這個惹人厭的、黑色的、陰郁的男人,每次出現(xiàn)都很莫名其妙,非正非邪。
1小哈利上魔藥課,被斯內(nèi)普刁難嘲笑“名氣不代表什么”。小哈利第一次魁地奇比賽被施咒,他在那里叨叨叨,雖然知道了他身后的那個頭巾男才是罪魁禍首,可斯內(nèi)普叨得什么呢?
2自習時,哈利和伙伴說話,斯內(nèi)普打一次,又一次,再一次,這是他表現(xiàn)愛的方式?他還真奇特。
3哈利在活地圖上發(fā)現(xiàn)小矮星,跟蹤時遇到斯內(nèi)普,他百般不相信那只是一張紙,一定要收了地圖。
4誤會哈利偷了呼吸草,又罵他偷了變形水。
5教哈利控制心智,就是不能好好說話,毒蛇滴很。
6鄧布利多假死(個人意向),斯內(nèi)普扮壞人和哥特姐姐燒了海格的房子,哈利追上去被哥特姐打,斯內(nèi)普說“不,他是黑魔王的獵物”
7...........
8...........
.....................
看到有句這樣的評價“他心中有一份最純潔最真摯最虔誠的愛,卻必須用最冷酷最無情最黑暗的恨來掩蓋一切?!?br> OH,NO。他不算是純潔虔誠或冷酷無情,他只是自己很糾結(jié),糾結(jié)地脫線而已
一切都是從那個神神秘秘的國王十字車站九又四分之三站臺開始的,十年前,當11歲的幼齒哈利推著小車直愣愣從那里闖過去時,沒人會預料到,十年后,它將會成為人類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場景。毋庸置疑,許多年后,當某個知名電影節(jié)給白發(fā)蒼蒼的雷德克里夫頒發(fā)終身成就獎時,這一場景一定會重現(xiàn)在舞臺后面的大銀幕上,此時,臺上臺下、戲里戲外,你我一定會都稀里嘩啦——如果我們還能活到那一天的話,我們一定會為怎么給小孫女解釋這看起來巨腦殘的一幕為什么會在我們的記憶中占據(jù)如此重要的位置而絞盡腦汁。
事情就是這么簡單,一個蘇格蘭的單親媽媽百無聊賴生活無著時,在一家咖啡館的小紙片上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寫作,她筆下無非是些孩子氣的童稚幻想,天馬行空但并無新意的魔法橋段,既不史詩也不巨制,而且主人公只是一群童男童女,怎么看都不具備成為經(jīng)典的潛質(zhì)——當然,現(xiàn)在說“經(jīng)典”也有些為時尚早,但不管怎么說,這位單親媽媽筆下的眼鏡少年已經(jīng)成為人類文學(兒童文學)殿堂里的一個經(jīng)典形象,時至今日,當我們說起哈利?波特,他不再是虛無縹緲的文學符號
伴隨著魔杖揮舞,赫敏的笑臉在照片中悄悄隱去,不管討厭與否,坐在車里焦急等待的佩妮姨媽還是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的弗農(nóng)姨夫,都在這十年里走到了故事的盡頭,我們不禁忘掉了種種不快,到時候,馬爾福這個角色也讓人覺得可憐與心疼。望著故事最后千瘡百孔的霍格沃茨,也伴隨著音樂夢回第一次海格帶著小哈利逃脫衣櫥來到美輪美奐的霍格沃茨。美麗故事的開頭都會有美麗的遇見。頑皮活潑的羅恩,冷靜多識的赫敏,浩然勇敢的波特,每集以打破至少五十條校規(guī)的速度,打敗邪惡,找到真情。
為什么我會這么喜歡哈利波特
這是2007年書都出完后,羅琳的老采訪了,死忠哈迷估計都看過,沒看過書的自己選擇是否往下看,因為可能有劇透。
注意!這是完全基于原著的答疑,不包含電影里那些混亂噱頭的改編。
比如出于商業(yè)需要而強行加入,搞笑的哈赫之舞!或其他一些曖昧宣傳!作為原著支持者的我表示強烈憤慨和惡心!
原著里的友情和愛情:
1)從來就是 哈利-金妮,羅恩-赫敏;沒有曖昧、奸情等瓊瑤貨。
2)金妮是個大美女,三人組均相貌平平;電影卻剛好相反。。。
3)羅恩金妮都很聰明,羅恩是霍格沃茨的百年棋王,至于金妮的那個蝙蝠魔咒。。
4)原著里有大量描寫哈羅堅不可摧的友誼,明確了哈赫的兄妹之情,鋪墊羅赫的從小曖昧。
5)羅恩不是個說相聲的。電影基于商業(yè)考慮(大概也是編劇水平有限)把這個人物徹底單一化喜劇化邊緣化背景化,哈利也好不到哪去,而赫敏卻被不斷畸形強化;電影名不如改為《赫敏·格蘭杰與XXX》更貼切。。。
好了,夾私貨完畢,以下開始
===============================================
翻譯:復旦大學哈利波特迷協(xié)會 Cynthia
曲終人散的時候,我沒有惆悵。
在《哈7》的上半部分影評中,我已經(jīng)痛快的吐槽了個夠,對于David Yates這貨偷工減料毫無才氣的導演能力給足了鄙視和吐沫。我本也不指望他突然習得絕世武功,內(nèi)力突飛猛進,能在下半部里爆種變身,各種拯救世界,保護生態(tài)平衡,物種毀滅什么的。
于是,同樣拖沓的像386電腦裝了windows 7似的畫面,凌亂到讓你無論換什么體位都插不到重點的節(jié)奏,成了非主流導演的電影主旋律。都說李賀的寫詩“有佳句無佳章”,耶茨的電影充其量也就配剪出個3分鐘的預告片,還是每個鏡頭不能超過2秒的那種,因為2是他的極限,也是他的水平。
據(jù)說羅琳大媽親自把關電影,但是我估計對白是這樣的:
羅琳:這個好像不符合原著的精神吧?親
耶茨:大娘,您看,隔行如隔山,寫字您是大牛,拍片哥是內(nèi)行,這么拍符合商業(yè)電影的慣例,更容易抓住觀眾!
羅琳:但是這個跟小說也差太多了,情節(jié)砍的七零八落,沒看過原著的人怎么理解呢?
耶茨:大娘,您看,隔行如隔山,寫字您是大牛,拍片哥是內(nèi)行,這么拍符合商業(yè)電影的慣例,更容易抓住觀眾!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邦妮·懷特出演,斯內(nèi)普招出銀鹿 瞬間被擊中 他超越了神一樣的鄧布利多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