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大劫案》被我圈定為必看。主要是被大眾裹挾,相信寧浩是個好導演。其實我自己并沒有從心底信服寧浩?!?a href="/d/id16661.html">瘋狂的石頭》我沒趕上,不知道為什么,關(guān)鍵是我不記得影院里放過它。像《24城記》《伯納德行動》等等好些我都記得放過但沒看。說明我跟小資的距離還是很遠的,委身于一個很俗氣的環(huán)境中。后來我一個人在家里看電視放《瘋狂的石頭》,一次也沒有笑出聲來,失去了在影院里看的氛圍。
《瘋狂的賽車》,在影院看的,笑聲不斷,但看完之后覺得不算是杰作,是個玩笑片,不見得比得上周星馳的中期作品。不過有些人對這片子批評得很厲害,我也不同意。我覺得它勝過“石頭”,可倒是沒怎么看見人說“石頭”的壞話。這幾天,看見寧浩自己也說《瘋狂的賽車》的壞話,很奇怪,“石頭”里有他什么寄托?“賽車”怎么被迫違心了?
《無人區(qū)》,看不到。最近宣傳《黃金大劫案》時,各報刊對于《無人區(qū)》的被禁無不表示隱含的憤懣。
《黃金大劫案》,主角不是明星,所以宣傳時主打是寧浩自己,首席海報上是寧浩的一張大臉,鼓動觀眾沖著寧浩去看這片
《黃金大劫案》是個好看的電影。它的所謂不合邏輯不合科學的硬傷,所謂脫離中國現(xiàn)實,在電影自身的邏輯與氛圍內(nèi)都完全成立,而且還常常指向了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不過是否指向社會現(xiàn)實都不是最重要,因為這是一部從小混混的眼光看世界的電影。
所以,首先,應該沒有人指望這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愛國宣傳片吧。那么劇情是否符合現(xiàn)實邏輯有什么要緊呢。小混混的世界里,牛皮吹得響不響亮才是講究的事。俏皮話、對各種類型人物的把握與諷刺、對電影行業(yè)的自嘲、配樂與畫面反差帶來的詼諧效果都讓人捧腹。當然也有一些人物類型和橋段有太重的模仿痕跡讓人遺憾。不過這都不影響這部電影的好處。
其實拍滿洲國里的抗R故事本身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內(nèi)地抗日影視作品中,一定要突出C×P的作用。沒有C×P活躍的抗×日歷史都很難拍,或者就干脆不拍,滿洲這段自然就很少提起。而且不知為何,“亡國奴”這個字眼很敏感,當年也是如此。王人美的哥哥反對她嫁給電影皇帝金焰,就是因為韓國人金焰是逃亡到中國的“亡國奴”。也許因為對亡國奴史的諱莫如深
狗血的劇情,調(diào)皮的東北話,莫名的愛情,超人般的乞丐父親,混混變成大英雄,扭轉(zhuǎn)乾坤的從天而降的裝甲車,神奇的奪寶——8噸黃金,唯一還算可愛卻也失去了味道的范偉……造就了又一個沒落的中國導演!
我只能說寧浩,你終于讓我失望了。中國電影,拿什么來拯救你!
這就是我一個爛碼農(nóng)碼小學生觀后感作文的水平和理解能力,覺得我給星高了的影評人或鑒賞家們就罵句娘然后關(guān)了吧。。。
雖然不算什么新片,但為了給晚飯找個下飯片就在奇異上付費看了此片,我越來越支持國產(chǎn)電影,越來越有版權(quán)意識。。。
也許是先入為主吧,知道是寧浩導演的,又看到有范偉、黃渤這樣比我還2的貨們,就猜是個類似瘋狂xx的黑色幽默劇,結(jié)果,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我特么竟然看哭了
我早就對我的娘們兒般的淚點和精神病人般的笑點不抱希望,果然如此,上半部分看得我挺歡樂,雖然只是那些方言笑點、流行詞笑點等諸多不入影評人眼的東西。
小東北爹死的那段毫無征兆的讓我笑著的嘴還沒合上就哭了,我不確定其中打動我的是什么,也許不是簡單得一個正面人物犧牲了,不是小人物為了所謂革命所謂不背叛的信念,不是兒子為了讓父親臨走前再吃上一碗下流人都稀罕的疙瘩湯。 我不敢妄加揣測導演的動機,但我覺得一個出鏡累計不到15分鐘甚至10分鐘的人物,以再尋常不過的角色,通過再老套不過的情節(jié),而結(jié)束掉他的戲份時,能打動一些個觀者
【黃金大劫案】沒有大腕,有的只是小人物的故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