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她用收音機放張惠妹的解脫,告訴遇見的男孩,這是自己買給奶奶的禮物,奶奶很愛聽收音機。
女孩,一個人,從云南的鄉(xiāng)下到北京打工,遇上愛的男人,最后,男人拿出那張卡,卡上的數(shù)額應該不小,說:“我給不了你想要的家,你去買個家吧?!芭ⅲ骸拔矣屑摇?。想家了,想念目送自己離開然后一起默默流淚的奶奶了。所以,她踏上了回家的火車。
男孩,從韓國到云南鄉(xiāng)下,走曾經(jīng)和愛的女孩一起走過的路,他也是火車。
他在火車上總是睡覺,她在火車上總是偷偷流淚。他們同一個車廂,他給她濾光片,說透過它看世界更美。他是韓國人,鮮少能聽懂中文,她告訴他她會跳舞,他在腦海中想象出在中途下車伸展身體的樣子,仿佛是理解了什么叫舞蹈。他先下車,她有些悵然若失。他記住了她放的“解脫”,她帶走了濾光片。
他一個人,走了和曾經(jīng)一起的女孩走的路,一路都是美景和歡聲笑語,最后終于有了答案,女孩又一次“欺騙”,如上次騙他要和初戀的男子一起,這次騙他確實陰陽相隔。總算是有了答案,是善意的,她是愛過他的。釋然
第一次聽說這個電影是文章出事那幾天,我也像所有人一樣不無嘲諷地說,這樣的爛男人拍的片子就不看了。但是,當我舍友看完向我推薦的時候,我忍不住看了點預告片,畫面很美,那種清新的感覺像南方大片的油菜田,置身其中便有暖暖的愛意。
然后就忍不住看了片子,開頭有點無聊,有點不知所云,但我相信只要看到三分之一他們各自回憶的地方便能知道劇情的處理及原因。一個迫于生計又為情所困的外圍女,一個被妻子朋友背叛的外科醫(yī)生,他們在北京到麗江的路上相遇了,相似的境遇,孤獨的心靈,我不能說這就是浪漫小說的開頭,但起碼我們知道他們的心在聊天交流中慢慢地靠近了。其實這些還好,只是很多愛情電影的俗套,但是,當我看到水晶回家那段便徹底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了,哭到連話都講不出來。
張少華的演技真的不是一般人能隨意批評的,她演的奶奶真的是走心的。白粉撲滿臉,眼睛畫上妝,曠遠的薰衣草田,兩個人插上花??帐幨幍膽蚺_子突然亮起彩燈,在現(xiàn)實與虛幻中轉換,情感便在其中盤旋。
我不想去評論文章的是與非,我只想大家心里能留一片凈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就這句著名詩句的歸屬問題幾乎成了懸案,有人說是泰戈爾說的,有人說是張愛玲說的,倒是在張小嫻的小說《荷包里的單人床》里出現(xiàn)過。不管那些爭論,反正這句詩已經(jīng)成為文藝青年最愛嘚瑟的臺詞之一,當然很多電影也從這個很令人糾結的角度出發(fā),去展開一段恰到好處、意猶未盡的愛情故事,比如《甜蜜蜜》、《晚秋》等片。這部《我在路上最愛你》也是這種主題,盡管題材不算新鮮,但滲透在其中的情感和兩個人潺潺的交集卻是屢試不爽的。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瞬間腦補的電影就是《晚秋》,兩部電影真的很像,從題材到故事。兩個偶遇的人,兩個不同國籍、身世復雜、孤獨漂泊的人,近在眼前的對方,咫尺天涯的心靈。電影拍得很文藝,很多愛情故事往往都是講述一段愛情的開始,但這部電影卻是從分離開始,所以可以參照《晚秋》。黃圣依是一個舞廳女郎,她想要一段純真的情感,迎接她的卻是無邊的物質;池珍熙是一個文藝大叔,他想要一個美滿的家庭,但迎接他的卻是痛苦的深淵
同名小說我看過,恩,說真的寫的還可以,
不過這個電影和小說沒半毛錢關系
不喜歡很復雜的感情啊
我的觀點就是一個人,從一而終,
哪里來的什么三者啊,糾結啊,出軌啊。這些東西在我的世界里是多么不可思議!
以后我是絕對無法接受的吧,哼哼,粉碎之。
影片里黃圣依成了失足少女
和文章一起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
發(fā)生了不光彩的地下情
那時候的黃圣依穿得打扮得很。。。俗氣。
正如她的那份感情
無望,俗氣,絕望。
情節(jié)到后面黃圣依回家見了她奶奶
然后穿衣,妝容開始清純得不可思議。
真摯自然
和奶奶的親情戲很感人。表示默默哭了一會兒。
恩,這部戲給我的印象大概就這些了。
一個女人
一定要有單純的感情
一定一定不能復雜
拒絕曖昧,拒絕淪為感情中的玩物,犧牲品
只求一份平平淡淡的感情
或許會離幸福近一些。
不得不說,沿途的風景令人心向往之,片子可能也是想用唯美的畫面哄托此段偶遇愛情的美好……燈紅酒綠下的人,嘴臉如此令人生厭,也是很多當下人的真實寫照,如何才能解脫,可能并不像片中那樣說走就走般簡單吧。反正,總有那么些地方會觸動一下,不管符不符合現(xiàn)實生活,終究憧憬的是無暇的愛情,不管能不能碰到,心向往之總還是可以的。
【我在路上最愛你】沒有意義!你以為愛情是什么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