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一個人在電影院里看完了這部紀(jì)錄片,這特么也太真實了吧,真實到無聊!整整兩個半小時,看兩個人,兩個要飯花子一樣的人,各自交錯的活在徐州!
片中出現(xiàn)徐譽滕多次,查了查這廝到底是誰,為什么片中反復(fù)出現(xiàn)這個人,開著jeep衣著光鮮,在錄音室里娓娓道來,解開張宜蘇這個神秘來客的音樂之路。
原來他徐譽滕是網(wǎng)紅歌手,括號曾經(jīng),他是歌手也是制作人,還是音樂錄音室老板。《再過下一分鐘》是他的成名曲,他也是這部片子的推手,沒有他就沒有這部紀(jì)錄片。而他恰恰是張宜蘇的學(xué)生。
關(guān)于音樂的電影 我略微看過一些
尋找小糖人/海盜電臺/金屬精神/弗蘭克
(嗯,這是知曉的全部家當(dāng))
都曾讓我熱淚盈眶
如果你想知道臺灣音樂歷史的發(fā)展
最近的四十年制作相當(dāng)精良
對于音樂,我還是有一種天生的親近
畢竟懷揣著一個音樂人的夢想
通過劇情大概知道這電影什么樣子
追烏云洗澡·原創(chuàng)音樂劇
在我看來,這兩人還真是有點意思
雖然自己活得似乎窮苦不堪
當(dāng)著司儀住在破舊的老樓
但生活同樣也是很快樂
雖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出名
唱不出遠方/姑娘/生活的詞語
但是對于所愛的音樂依舊熱情
(原載于公眾號:大象電影星球,稍有改動)
很多人聽說有個詞叫“祛魅”就瘋狂地迷戀上了,遇見什么事都得把它捎上,用它來解釋各種被厭倦、被看透,被認(rèn)為是“也就那樣”的人或事物,導(dǎo)致這個詞現(xiàn)在一點魅也沒有了。也確實,我們的生活里沒有什么神秘,也沒有誰特別崇高,那些都是要被破譯、被打倒的,我們喜歡的論調(diào)是,大家都是普通人,誰也別裝。
在消費主義時代,祛魅是很常見的事情。你想想當(dāng)年的犀利哥,他正浪跡街頭,被非常偶然地定格成一瞬間,從此成了各路目光的焦點,迅速建立起一個虛構(gòu)的傳奇
噫嘻。
————《詩經(jīng)》
張宜蘇,江蘇徐州人,出生在臺灣南部,具體哪里,他也不清楚。
他很早就沒了母親。
父親是一名空軍少校,征兵來到了臺灣,退役之后酗酒、賭博,心情不好就暴打少年張宜蘇一頓,一巴掌能把他從門口扇到窗前,皮帶打斷了好幾根。
慢慢長大,父親把張宜蘇寄放在各種場合,有寺廟,有基督教會,有孤兒院……
張宜蘇覺得自己是太空漂泊的一顆量子,也許還被裝在一個透明的容器里,在黑暗無邊的盡頭,若隱若現(xiàn)。最終,奄奄一息,或微光依舊,被宇宙超人拯救。
成年后的張宜蘇
片中有點給我印象很深,就是張宜蘇自己的音樂,和里面或是他徒弟或是他朋友的那些人風(fēng)格很不一樣,如果以我個人極端的觀點,我認(rèn)為他的音樂是藝術(shù),其他人的很糟糕,盡管那些遠比不上他作品的音樂反而更名氣大流行賺錢(其中糟糕的里面張程鵬的可能稍好一點點,可能也是張程鵬在創(chuàng)作理念上更接近他一點點,就是盡量純粹地創(chuàng)作自己內(nèi)心的音樂,而不是市場和別人喜歡的)。但引我深思的也在這里:他并沒有把他的徒弟和朋友往他自己的音樂品味方向帶
“自行車與舊電鋼”張宜蘇出演,有的人用饅頭和命運斗爭,你和我用活著和命運斗爭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