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影的,有這么幾種人:
電影是工作,混口飯吃而已;
電影是生意,投投資,賺賺錢;
電影是藝術,是美術、音樂、文學等的集合體,電影人即藝術家;
電影是工具,主創(chuàng)用它來表達自己的理念、觀點;
電影是夢想,主創(chuàng)自由翱翔,任意暢想,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他在搞什么;
電影是游戲,是玩票,主創(chuàng)隨意發(fā)揮,任意揮灑,沒有條條框框,更不會規(guī)規(guī)矩矩。
5月15號看的點映,電影之后主創(chuàng)見面會上,導演余治林和大家交流時,透露片中主人公的原形可能就是他自己。
他是北漂一族,在各種劇組混過飯,做過制片人,拿過電影獎項,做過專題、欄目,然后,拍了這部《北漂魚》。
發(fā)現(xiàn)沒有?他把上邊提到的各種類型的電影人占全了。
在電影中,畫面、音樂、文學等各種元素相互穿插疊加、閃回交織,,非資深影迷,理解起來可能稍有難度,再加上這是點映版,導演把素材都剪進去,顯得線索較多,織體復雜?,F(xiàn)場一些觀眾就提出類似問題,導演回答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提出意見,聽聽大家真實的反映和想法。
看得出導演還是很有誠意的,現(xiàn)場提問不厭其煩。
我還是挺怕看這種電影的,因為我花了時間,但得不到任何東西。北漂是很多人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唯有真正的北漂人才懂其中的滋味。
想拍一部描述北漂族生活的電影,這個想法很好,也很得人心,但不是羅列北漂人最慘的一面,就說串成一個故事了,葫蘆串一樣的電影是很無趣的,每一顆味道都一樣,到最后,味覺麻痹。
演員都沒什么眼緣,低成本,小制作,制造的詼諧沒那么好笑,想讓人感動的地方,貌似我大學就當過素材了??傊荒苷娴膸懔私獗逼?,也沒有展現(xiàn)北京的一個大環(huán)境。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
送給北漂族的《北漂魚》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