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近期看的最打動我的一部,一邊看一邊流淚。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共鳴吧。同一部電影,不同的人看也許感受并不一樣,如果有人嘗試著讓觀眾去簡單的把他們看過的這部電影用故事的方式重新寫一下,我們看到的可能會是很多完全不同的故事。每個人在電影中找尋的,都是自己。
我有時候會想,人的孤獨體現(xiàn)在所有的人,包括最親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她們能陪你走的路只是你人生漫長途旅中的一段而已。我說的并不只是人的壽命,即便你最愛的人還在人世,生活在你身邊,可你們心靈同行的時間可能只有那一段日子而已,雖然這么說的確殘忍。我的童年也是在爺爺奶奶濃烈的愛中長大的,那時我白日和他們呆在一起,只有晚上回自己家睡覺。對我來說,爸爸媽媽是頭上長犄角的妖怪,和他們說話要時時小心,在他們身邊行事也不能太過放肆,不然可能換來的會是皮肉之苦。而爺爺奶奶就變成了我溫暖的港灣,我最肆無忌憚無憂無慮的狀態(tài)都是在他們身邊了,還能清楚的記得每到傍晚就會低落的心情,因為知道要回家了。所以可能初中之前的日子
搜索電影時顯示無,于是添加,完成后等待審核。此時,搜索此添加的電影依然不存在。
2-3天后,收到豆瓣系統(tǒng)郵件“你提交的電影條目創(chuàng)建申請未創(chuàng)建成功,原因是你所提交的信息不準確,或含有網(wǎng)站不歡迎的內(nèi)容。”然后再搜此電影,就有了。仔細一看,和自己當時創(chuàng)建電影時提交的信息是一樣的。
剛發(fā)現(xiàn)一些友鄰也有同樣的困惑,于是,在這里求解釋。
PS,此事讓我這位豆瓣鐵粉兒感到絲絲失望。。
不得不說,這是我近幾年看過的最有感觸的關于留守兒童的電影。
孩子的童年最需要什么,是玩具,是零花錢,還是新衣服,其實只是你的陪伴。
玩具只是在小伙伴們中間獲得信任的工具,新衣服只是用來吸引路人注意力的,零花錢只不過是為了每天能吃到一根冰棍。這些對孩子來說,擁有固然幸福,但是抵不過爺爺奶奶從出生以來的陪伴,如果不離開爺爺奶奶,這些都可以放棄,不是嗎?
影片展現(xiàn)了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很多只是有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但同樣值得深思!
1、小伙伴之間打架該怎么處理
無意中在hao123電影中翻出一部片子《別碰我的童年》,小成本電影,卻深深的吸引了我。
小男孩文力的父母因為要出國,便把剛出生的小男孩寄養(yǎng)在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尤其是奶奶)對文力十分寵愛,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愛。因為擔心抽煙影響到孩子, 毫不留情地將村長、村支書趕出了屋子;因為擔心文力受人欺負,她蠻不講理地和鄰居吵架;她每天為文力煮一個雞蛋,卻不顧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擔心文力受傷,杜絕文力玩一切危險的游戲,甚至打自己疼愛的小兒子。她只希望文力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所有無私地為文力付出著,而對文力沒有任何要求,小文力也健健康康地長大了,每天在爺爺奶奶、叔叔姑姑的細心呵護下,每天開開心心地和小朋友在大山中、在田野中玩耍,親近自然,很簡單、很快樂。
然而,快樂的背后總是隱藏著現(xiàn)實的無奈。爸爸媽媽從美國回來,文力不得已隨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城市,離開了爺爺奶奶。我覺得導演一定很精通心理學,對于文力在面對這種變遷的反映拍攝的很細膩,也很真實。文力從出生后,就沒在父母身邊,嬰兒在母體里熟悉母親的心跳
一部似乎邊看邊回憶邊歡笑邊流淚的作品,共鳴很多。
回憶是指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影片中藍天大山小溪秋千,我的童年也似乎差不多,有和小伙伴滿山遍野的跑,一身泥土的回家來,到處找可以吃的東西,也和小伙伴去山洞里探險找蝙蝠俠而不是像文力一樣找熊瞎子,也曾經(jīng)爬過樹,也曾經(jīng)掏過鳥窩,也去火車橋去追火車跑過,看著滿天繁星等流星,還有一大群小伙伴,就像文力身邊的大毛二柱小軍,似乎文力童年我也經(jīng)歷過大半。
小時候也很喜歡往爺爺奶奶家住,沒上學之前就賴在爺爺奶奶家不走,上學之后不到周末寒暑假的最后一刻我是不會離開。爺爺奶奶給予的真是全心全意的愛,濃烈的愛,不讓受一點委屈,不讓餓一分鐘,每一次玩到大晚上回來爺爺奶奶總是可以在家里給我加餐,加餐這個事兒似乎陪伴了我一整個童年,這是在爸爸媽媽家沒有的。隨口說哪一樣東西好吃,從此之后只要去爺爺奶奶家飯桌上總是有那樣東西,就算現(xiàn)在大學不像小時候那么貪吃,每次回去爺爺奶奶也總是一桌子飯菜,撐得我吃不下的時候他們也不斷叫我多吃點
2011佳片有約,《別碰我的童年——隔閡之間的愛》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