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主線上倒是比較老套,善意的人性感動回頭的浪子。男主角本是冷酷無情的野獸,在飛行員女主角的感化下最終有了個新生。
影片的起伏不多,比較平實,所以感覺沖擊力小了很多。男二號死得有些不明不白,只有外輪廓的鏡頭下被外星生物穿了肚腸,畫面很健康,而且事后也僅僅是被問了一句哪里去了,然后就從電影中永遠消失了,地位形同路人甲的老頭都比他死得精心動魄。
不過很喜歡里面的一些創(chuàng)意,比如那些外星怪物的視覺是類似蝙蝠的某種波反射的原理,這樣看到的東西都是好像沙盤上的印記。似乎他們只能看到某個距離以外,所有事物看起來都是拓版畫一樣,近距離的盲點還被男一號利用了一下。
影片中為了效果還是犧牲了一些科學原理,比如在一個有著大氣層的星球上還能夠看到清晰的相鄰行星的地表,估計僅僅這么近的距離就得貼上臉了。
本片給我最大的兩大亮點就是范迪塞爾的演技和場景的設置。
乍一看會覺得本片的場景設置非常簡陋粗糙,漏洞不少。但是在這種被隨意丟棄的遺址中的荒涼和一種原始世界一樣的壓迫感,營造的非常不錯,也就可以忍受那種造型奇怪的怪獸種群。
男主角是一個殺人犯,從開頭一開始就努力營造他性感的野獸氛圍。低沉的耳邊低語,壯碩的肌肉和矯健的身手,在嶙峋的沙石的暗影中穿梭。都給人營造出一種貓科動物的危險和性感。
女主角在被夸獎后的內疚表情造成了她注定的悲劇結局。她在這群人中被視為有情有義的人,這是出于一種羊群效應更是一種內心的愧疚感。她在面對大家的感激時,內心仿佛在說這一切都不是為了你們僅僅是為了生存。這種一再的強調更是出現在最后一幕:
為了面對自己的內心扭轉自己歉疚的心情,她敢于在李迪的威脅下說我可以為他們而死,但不會為你。而李迪出手救幸存者更多的不是出于被女主角感化,而是出于一種頗有內涵的玩味。最后女主角拉李迪回救生船的“not for u"
很少看這種驚悚片的我,看了這片子以后,更加證實了從小就害怕的黑暗的確是值得害怕的。而且,更加堅定了晚上屋子里要燈火通明的決心,黑暗所能隱藏的東西太多了,那種不確定、隱秘、我在明有東西在暗的感覺太可怕了,小時候就總覺得屋子里黑的地方會有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我。影片的創(chuàng)意靈感說不定就來自編劇某個獨自在家的寂靜夜晚,誰說的在家要燈光昏暗才覺得舒適?那他一定是太過有安全感了!
那個古董商人在漆黑中感覺到被刺穿,死前將一口名貴酒噴在打火機上,光團瞬間擴大,照出了他身邊包圍著的4、5只怪獸,那一幕很震撼。
小小的光點,在無盡的黑暗中是那么渺小無力,絕望,因為黑暗,恐懼,源于黑暗。生命之火,就是那么脆弱,隨時可能熄滅,在漆黑的星球上,光點渺小的令人快要崩潰,然而人類的求生欲望,卻是看不見的光亮,在黑暗中絕望的掙扎。
最恨這種設定了
什么外星球什么怪獸什么日食
要不是范迪塞爾我打死都不看哦
范范那時好年輕
又瘦又帥身材又性感
愛死咯
為了你看這么扯的電影也值得了
星際傳奇:黑暗是最恐怖的元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