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寧寫于2009年12月9日)
當年,丹麥電影《家變(Festen)》在公映之際,曾引發(fā)一些人士的討論——“家丑該不該外揚”,現(xiàn)在看來,這種討論有點無聊,不是該不該公開的問題,而是對不同性質(zhì)的家丑應該區(qū)別對待,如果家丑已上升到社會事件范疇,造成精神創(chuàng)傷,如片中所述,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家丑,它是一種禁忌,一種傷害,至少造成兩個孩子的心理陰影,如果受害者愿意,這樣的“家丑”外揚也無妨,至少這樣能打破其道貌岸然豪華安逸的表象。
曾經(jīng)在上世紀90年代,很多精神病醫(yī)生主張公開揭露家庭隱秘,以使患者敞開心扉放下重負,其中代表者當屬法國精神病醫(yī)生弗朗索瓦·道勒托。當然這種揭露隱秘真相的代價很昂貴,至少揭開了一層傷疤,讓當事者難免陣痛。影片《家變》里,富豪家的長子克里斯丁之所以要自爆家丑,大抵是源于未能對自殺的雙胞胎姐姐盡到保護的遺憾。
本片編劇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一直很崇拜伯格曼,號稱拍攝這部影片的主要靈感就來自于《范妮與亞歷山大》?!都易儭返膭∏榫哂幸欢ǖ膽騽_突,由于它是一部Dogme電影,在手法拍攝上遵守…
這部片子有太多打動我的地方,就一個結尾已經(jīng)有太多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helen讀完信證實了父親的罪行后,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接下來是麻木的賓主兩散還是父親的懺悔?結果是小兒子深夜痛打父親,以暴制暴看得我分外心塞。他維護的至高的家庭尊嚴被父親毀于一旦,單純的他只會使用拳頭。(觀影當中真擔心他會××他父親,事實證明我想多了)然后天亮了,christian邀請女友一同離開了,似乎變得明媚起來了,揭開一個秘密讓自己得到救贖不再拒人千里。然后父親和母親款款而來,父親在影片的結尾頭一次于眾人前發(fā)聲了,他沒有痛哭流涕在被小兒子請求離開現(xiàn)場時也沒有吹鼻子瞪眼,他淡淡地說,我知道自己做了不可原諒的事他還夸贊大兒子的頑強斗爭。他可能有一絲后悔之意但我并不覺得十分強烈,我感受到的只是他對叢林生存法則的認同與遵守,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將孤獨將被排擠至死,不做一絲抗爭,顫顫巍巍地離開了宴席。對妻子的拒絕一同離開他也表現(xiàn)得相當?shù)?,你可以說他變態(tài)到發(fā)指,但他也修煉成精了。他就像即將枯死的草,茍延殘喘著在上層社會能呆多久就盡力多…
DOGME 1 FESTEN
道格瑪宣言開山之作。
先來談談這個簡單又充滿情緒張力的故事結構。
這是遵循道格瑪十誡拍出的第一部作品,沒有花哨的敘事技巧和蒙太奇,順敘結構的故事按照真實事件的發(fā)展鋪陳開來。
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次第展開,人物間的肢體交流與對話,巧妙地引入人物關系、刻畫人物性格,把一個龐大而復雜家族的群像塑造得清晰而立體。
支撐整個故事的懸疑設置來源于已故姐妹琳達的自殺。在慶祝父親60大壽的觥籌交錯間,一個折磨琳達和孿生兄弟克里斯丁多年的羞恥秘密逐漸浮出水面。
祝酒辭中
“家宴”充滿驚喜的劇情片 超字數(shù)的短評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7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