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是倔強的,她沒有屈服,我選擇了永不開口說話,來和命運頑強的抗爭。于是,荒涼的大地開出一朵絕美的花。多少個夜里,凄風苦雨,流浪的路上,食不果腹,在人們眼里,她低著頭,躲躲閃閃,她是低賤的,然而在上天眼里,在她自己的內(nèi)心,她高昂著頭。
命運轉(zhuǎn)折,上天終于眷顧了她。
看著金黃的油瓶,在夜里的山中呼喊,她迎來了春天。她本是個美麗的女子。她與險惡的命運抗爭,她終于贏了,她終于可以穿衣打扮,尋回自己的尊嚴。
貧瘠的大山,日復一日,然而當她們的眼神久久凝視對方的時候
一部描述大山深處人民生活的《喊山》從一件誤傷事件著手 ,沒有宏大的場面和炫技的特效,利用60%左右的近景、特寫鏡頭,深刻的反映出八十年代山村生活的狀態(tài),旗六姥爺?shù)墓?、王胖孩維護全村利益的熱情及法律意識缺失的愚昧、韓沖爹的正直、紅霞的壓抑及琴花的多事無情等,沒有冗雜的臺詞和過于強烈的感情宣泄,導演很好的利用細微表情的捕捉和言語之間流露出的內(nèi)心活動,鮮活的刻畫出多個性格鮮明的山溝村民的形象。
啞巴這一人物特征,更加劇了紅霞壓抑的內(nèi)心無法呼喊、表達的無奈與焦灼,給觀眾以較強的壓迫感,臘宏死后紅霞衣著紅、白、藍顏色的變化及高站山崗的舉盆“吶喊”,突顯出紅霞內(nèi)心從陰暗抑郁走向光明多彩的過程。商討賠償問題時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為之后引出不凡的身世留下了伏筆,當紅霞回憶起小時候在家學習的場景讓觀眾雖有些無奈但也對她在山村生活時的貧苦多少有些釋放,好在享過幾天福。
作為一個80后導演,李彥延已略露鋒芒,只是在龐大的中國商業(yè)電影洪流中,能否保持一個純凈寫實的心,還待后期作品才能給予評論。
[喊山]
[喊·山]
昨晚看了一部朋友推薦的文藝片《喊·山》
看了新舊兩部,舊的叫《喊山》新的中間加了一顆痣。因為我看完電影覺得沒看通透,然后又去看了老版的,看完覺得如果將兩部電影相互效果會更好。
兩部電影在開頭就出現(xiàn)了日常道具——鏡子
鏡子某方面隱喻自我,而打破女人的鏡子意味著要她粉碎自我,剝奪她的全部世界?
看舊版的有很多笑點,其中一個是那個拐賣女主角的壞蛋死后,寡婦花去哭喪,唱的那叫啥?唱的圍在棺材四周的人都傻了眼,小孩子都笑了,歌詞聽著也搞笑。角色,口音,服裝,場景
《喊山》2013年,人性中的真善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8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