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源自:
http://www.strangewaysradio.com/blog/2013/08/26/the-worlds-end-soundtrack/
我看完電影就等著原聲來一發(fā),但是想了半天,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list:
Primal Scream – Loaded
Blur – There’s No Other Way
I Put This On A Tape For You
Soup Dragons – I’m Free
Happy Mondays – Step On
Was The Music Too Loud
Suede – So Young
Beautiful South – Old Red Eyes Is Back
A Humble Taproom
James – Come Home
Pulp – Do You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Welcome
Teenage Fanclub – What You Do To Me
The Stone Roses – Fools Gold
Soul II Soul – Get A Life
We Have Changed
Inspiral Carpets – This Is How It Feels
The Doors – Alabama Song (Whisky Bar)
Definition Of Sound – Wear Your Love Like Heaven
This Is What The Kids Want
Kylie Minogue – Step Back In Time
St Etienne – Join Our Club
The Sundays – Here’s Where The Story Ends
I Hate This Town
三部全看完了,個人感覺第三部拍得最好,最后的結局看明白了真的會覺得諷刺悲傷。
以下是本人對世界盡頭的分析,涉及劇透,慎入
king是一個不能適應社會的人。
他個性自在,無拘無束,膽大包天,這樣的性格讓他被一群十幾歲的青少年奉為領袖。隨著時光的流逝,少年的成長,大部分人漸漸學會收斂,安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車禍讓他明白,自己并不能永遠不理會自己身后的責任。從此他兢兢業(yè)業(yè),滴酒不沾,這里的安迪,代表了大部分的少年,從不成熟到成熟,學會控制自己,承擔責任。而king的表現則正好相反,他逃了出去,逃脫了法律的懲罰。這也正代表了他對生活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的態(tài)度:逃避。
自學生時代過了十年二十年,往日的小伙伴都融入了社會,在社會上有了自己的成就和一席之地。可king擁有的就僅僅是那一段回憶了,三四十歲的他一事無成,本性無拘無束的他不能接受任何規(guī)則的束縛,無法接受適應這個社會,最終被當成精神病患者送入醫(yī)院。
king不能適應社會并不代表他真的是一個精神病,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處的境地
說到當代歐美喜劇演員,大多會想起亞當·桑德勒、羅賓·威廉斯、本·斯蒂勒、歐文·威爾遜、杰克·布萊克,或者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塞斯·羅根、艾迪·墨菲,而我最喜歡的卻是一對“基友”組合:西蒙·佩吉(Simon Pegg)和尼克·弗羅斯特(Nick Frost)。(一胖一瘦,瞬間想起勞萊與哈臺。)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三個人,還有導演埃德加·萊特(Edgar Wright),這樣才是完整的“怪咖三人組”。
從2004年的《僵尸肖恩》(Shaun of the Dead)到2007年的《熱血警探》(Hot Fuzz)
本人比較重口味,迷戀一切喪尸片,當時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在漫長的尋找喪尸片的路途中,找到了僵尸肖恩,而simon pegg也成為了我找新電影看的代名詞了。于是,緊接著就是熱血警探。主角們在一堆插科打諢中,孤獨地面對世界,是這兩部片最核心的內容。而從英國回來之后,里面熟悉的英國小城場景,還有美妙的英音對我來說又成為了加分項。
今天,我才知道,僵尸肖恩,熱血干探還有世界盡頭組成了血與冰淇淋三部曲。在世界的盡頭喝到天色微亮,醉眼朦朧地看著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摸著肚子翻滾的酒精
【世界盡頭】演技炸裂!請給我更多的血與冰淇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