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like a city of fireworks that have all exploded at once.”
這是Parked里的一句臺詞,說話的少年在這個時候在黑暗中點燃了一支煙,露出一個孩子一樣的笑容和被毒品熏黃的牙齒。他叫Cathal,住在愛爾蘭的都柏林,毒癮纏身,流落街頭。在深秋的某天Cathal在棲身的停車場遇見了同樣無家可歸的大叔Fred,他們打了個照面,然后就這樣走入了對方的生活。有一天傍晚他們把車開到山頂,遙遙望著整個都柏林的城市燈火,一瞬間就好像擁有了全世界的熱鬧和寂寥。然后Cathal對Fred說,這樣的景色像不像點燃了一整個城市的煙花。
這是部節(jié)奏很慢的電影,關于生活,也關于拯救。Cathal是這個城市中無數(shù)迷茫的少年中的一個,吸毒,欠債,父母離異,無家可歸;而Fred是這個城市中無數(shù)落魄的中年人中的一個,窮困,孤獨,多年流浪后回到故土,卻連救濟房都沒資格擁有。他們相遇時都是最糟糕的樣子,后來卻莫名其妙地因為對方變成了更好的樣子。
Cathal是矛盾的集合體,毒癮賦予他不可抑制的自毀傾向,可是當天亮的時候他又總是顯得那么開心。他帶Fred去市中心的體育館游泳因…
今晚看了一部2010年的愛爾蘭電影《???Parked 》,有深深的感觸。全局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diao拽炫酷的特技,沒有規(guī)模宏大的場景,而是潤物無聲,簡短的人物語言,細膩的人物刻畫,精致的情節(jié)設置,款款的將中年失意靠接濟為生的中年人Fred、因為家庭破碎背離家庭選擇毒癮的失足小混子 Cahill和愛夫離世單身的音樂老師Jules引入故事情節(jié),雖然沒有讓我感受到痛徹心扉,卻有一種看著美好被撕碎的不忍和惋惜。
故事開始于一個冬季的愛爾蘭海邊停車場,只要是取在這里的場景,都會伴著凜冽的寒風吹著層層的海浪,這也無形中為這個故事奠定了基調。Fred的日常起居都在自己破舊的馬自達車上解決。有個描寫,從英格蘭回到故鄉(xiāng)愛爾蘭,不算榮歸故里,沒有工作,也申請不到政府救濟,更別說住的地方了,F(xiàn)red特地到被父親賣掉的老家門前駐足良久,特意看了年幼時在門前樹上刻的自己的名字,依稀可見,這些一定勾起了他童年在此留下的許多美好的回憶,才會值得他特意回到這兒緬懷老時光。后面種種的原因離家闖蕩,直到自己變老、親人離世,終究一世無名而…
近期因為喜歡Benedict Cumberbatch和Colin Morgan(喂你干嗎這么正經(jīng)把全名拼出來),看了這兩人主演的幾部比較小眾的小制作,然后發(fā)現(xiàn)這三部片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主要角色都有自毀傾向,并且成功了。
于是想了想自毀這件事。死亡是生命的終點,所以毀滅傾向是所有生命的DNA里都帶著的,是有誘惑的。這一類故事有特殊的魅力。難道你沒有過“就這樣吧,就讓我沉淪下去死掉算了”的時刻么?我們的文明其實對這種誘惑很警惕 (新加坡法律規(guī)定自殺犯法,所以如果有人自殺未遂,救活以后就要去坐牢),教育總是用各種正面的道理給人生包上一層安全的假象,確保我們好好活著,因為深淵其實就在身邊,不想活,是可以的。
盡管有各種心理支撐,總會有些人甘愿或被迫掉進那個深淵,有些在掉進去的同時,照亮永恒黑暗的空間,就像璀璨的煙花劃過夜空?!禩hird Star》和《Parked》都用了煙花為意象,不是巧合和抄襲,煙花的確是最合適的比喻。至于梵高,他留下來照亮世界的東西比較特別。
《Third Star》屬于徹頭徹尾的文藝青年范兒,從片頭到旁白到對話到鏡頭處理都是。第…
停靠,更好的觀察這個世界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0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