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詩句》:無奈的是,有時候這樣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我們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也經(jīng)歷了青春、自由、風暴、求婚、歸鄉(xiāng)到勇氣,十六年的歲月就這樣消逝。民國一百零五年,那一年,詩人已三十九歲,可惜的是他並沒有再次說出那最後的詩句,「我們結婚吧」就像最後一根稻草,再次壓垮美好憧憬卻幻滅的生活。
《最後的詩句》的攝影甚至到氛圍營造都讓人有著無限傷感,當陽光灑進以為是希望的到來,沒想到卻都只是夕陽無限好的惆悵。曾英庭巧妙地包裝這種現(xiàn)下生活的無奈性,如陰暗點確實會是張作驥的《醉生夢死》。但當我們身在陽光普照下,卻沒意識到身後的陰影已逐漸吞噬本體,如青苔、如壁癌,重蹈覆轍的生活漩渦,擺脫不去的壓力鍊鎖,直到粉碎心靈的一刻,一生就這樣終結了。
《最後的詩句》片尾曲實在令人動容。當你聽到《呼吸正常》中「唱歌的孩子」,也在《最後的詩句》聽見李亮辰「有一塊青苔很明顯」(此曲出現(xiàn)在中國好歌曲第三季中),感動肺腑。深深覺得是范曉萱來了一臂之力!
李亮辰「有一塊青苔很明顯」
https://www.yout…
千禧年,正值臺灣地區(qū)舉行領導人選舉,最終民進黨贏得了大選。也是那一年,在操場上踢足球的阿施遇見了正在跑圈的曉萍,一見鐘情,這種感覺像隨著球員奔跑而晃動著的屏幕,令人眩暈。后來和朋友們相約去溪水中玩耍的時候,兩人聊起來為什么男主的朋友們都叫他詩人,阿施解釋說是因為自己名字的原因,曉萍便讓他作詩來聽。兩個人在山間嬉戲,午后的陽光從林間灑落到兩人的身上,也灑落在流動的水面上,給畫面蒙上了一層閃亮的金粉,他們在一起了。那時的他們像是選舉口號一樣,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我怎么也想不到我第一次寫豆瓣的所謂影評居然是如此無奈和怨憤。唯一值得慶賀的是豆瓣顯示只有1726人看過這個電影,想看的以及沒有看過的,大家千萬不要看,現(xiàn)在就走還來得及。千萬不要看,千萬不要看,千萬不要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騙人垃圾電影,我來給大家排排雷。
詩句、愛情電影、俊男靚女、臺灣……這些要素是不是整個一森系小清新的感覺?再來一個擁抱的戀人的電影海報。是的,我就是這樣被騙,才去看這部電影的!我一直覺得這是一部讓我放松心情可以得到療愈的小清新愛情
半夜決定把這部之前就標記了想看的電影看掉,想著是臺灣的小清新電影吧,想著讓自己心情愉快一點吧,我想吃點糖了。
很喜歡這樣用時間把一部電影隔成幾部分,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看下去,留出中間的空白。
其實故事很簡單,不過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愛情故事罷了,年少的感情,會有什么不同呢。
故事的主人公,施人杰,父親因欠債還不上錢最終選擇自殺,只是可惜借錢的人卻不會理會施人杰口中所說的不繼承遺產(chǎn),也就沒有義務還錢的說法,畢竟法律是法律,而折磨卻仍然無法逃脫
究竟,愛情會被怎樣的現(xiàn)實所打敗?
按照以往的理解,能夠打敗愛情的現(xiàn)實,無非和門當戶對觀念下的身份懸殊有關,或者和經(jīng)濟實力有關。但有一部臺灣愛情電影卻給出了更為豐富的答案,告訴我們能夠打敗愛情的現(xiàn)實因素,還有很多。
這部電影沒有太多唯美浪漫的愛情細節(jié),反倒飄蕩出一股“喪”的味道。它就像一記記重拳,狠狠地打在觀看者的胸口,令人有些透不過氣來。
它就是:《最后的詩句》。
1、《最后的詩句》,最無力的愛情
作為一部主打愛情標簽的電影,《最后的詩句》的確貫穿著一條男女情感主線。
這部片,不為誰,只為溫貞菱。
只為溫貞菱的眼睛,
只為溫貞菱睜著眼睛滾下的那行淚。
初夏,最美好的季節(jié),相戀。
只盼一天清晨醒來,
我們都是美好的人。
……
what the fak asked me write 140 words,
........................
and it's enough
“最后的詩句”純愛+政治+青春,三元素敘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0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