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是一部看了開頭就能從劇情發(fā)展到結局都猜得一清二楚的,卻還是能吸引人不放過一個鏡頭地看下去的電影。電影感人至深,卻有不致落淚,只是在喉間泛起淡淡的無味陳雜,這樣的魔力,到底來自哪里?細節(jié)。
好聽的故事不一定是個好故事,但一定要有個會講故事的人。鬼才導演昆汀就是個深諳此道的人,每部電影都有個爛故事,但他不在乎,海量的細節(jié)仍能讓人們看完之后津津樂道,我們的威廉導演也是這樣,只不過他的細節(jié)幾乎都安排在了表情之上,演員的功力著實讓人佩服。
電影開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公主悄悄放松腳趾,不小心把鞋弄掉了,調皮的本性初次亮相,看著她找不到鞋子,卻又要臉上不露馬腳,神態(tài)瞬息萬變,不禁讓人忍俊不禁,一番接見之后,居然還是沒有穿上鞋,難為觀眾替她著實捏了一把汗。然而注意到鞋子的問題之后,公主身邊的各種夫人、將軍,驚訝之后選擇的居然無視之并跳舞,這種冷酷讓人驚訝也同時對小公主的遭遇感到分外同情。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小公主穿上了鞋,給觀眾來了一個安全著陸,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僅一個開頭就精彩紛呈
這么個天真矯揉的故事這么引人入勝,我覺得不光是劇本好,和赫本的臉也大有關系。除了清純甜美,更關鍵是有嬌憨,那嬌憨自然得恰到好處,再多一分就成傻了。后來靠蒂凡尼下飯的交際花能夠輕易取得觀眾的理解和原諒,大概也有這層因素。赫本年紀輕輕,飽經戰(zhàn)亂和饑餓,啃了那么久的郁金香球根,還能生發(fā)這種氣質不容易。
小時候覺得是結局把童話故事帶回了現實。今天一邊吃飯一邊又刷了一下,發(fā)現,靠,結局明明更不現實好伐。
她第一眼看到他在記者群中,明顯是震驚的,坐下后還不敢置信地又看了一眼。然而他竟然完全沒有一點點急于澄清的表情?;蛟S他自知沒有機會解釋,只能相信她自會明白,或許他只專注于多看看她。只這一處,派克的微笑與坦然便把無數眼淚與咆哮齊飛的言情故事遠遠甩在身后。
她也只是若有所思幾秒鐘,便松弛下來,咫尺天涯的場合,借各國邦交的話題拋出了自己的想法:
- I have every faith in it, as I have faith in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這不是在詢問他。這已經是肯定的陳述。但她顯然還是希望得到回應的。
工作休息的時候重溫了一下。
這次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
記者給了公主1000里拉。公主用這錢先在地攤買了一雙平跟涼鞋,因為電影前面交待了她原來那雙高跟鞋不舒服。然后她去理發(fā)店作了新發(fā)型。然后是買了一支冰激凌,最后是沒錢買鮮花,但是獲得攤主贈送一支。
由此可以排列出在女人心目中美好享受的序列:
1。一雙舒服的鞋
我至今記得電視新聞中馬科思夫人那1000雙鞋。
也許身為男人的我永遠無法感知女人對鞋的細微體會。
我妻子就經常大聲宣布她的某雙在我看來沒穿幾天的鞋下崗。
2。新發(fā)型
剪短頭發(fā)似乎代表著更獨立。
3。廉價的小吃
經常在家附近看見從cbd下班的白領麗人們一邊走路一邊捧著臭豆腐吃。
那一幕在我看來有幾分辛酸:)
關于女人嘴饞這一事實的最偉大的解釋也許是生育的遠景促使她們更積極的儲存能量。
4。鮮花
女性往往被想象成熱愛鮮花的。
但是電影中這一細節(jié)再次提示我們,年輕女士從來不需要自己花錢購買植物的生殖器。
我們身邊的每個女孩都是公主——我決定周末陪妻子去買鞋。
羅馬假日:震撼的愛情片 一段短暫而美好的回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