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紅在法國的國旗上,代表的意思分別是自由、平等、博愛。如果說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系列,所試圖表達的是被理論化的存在主義,總覺得有些不公。
他是典型的波蘭人,經(jīng)歷過深受前蘇聯(lián)影響的政治生活的同時,還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在他早期的影片里,我們看到的是帶有明顯懷疑痕跡的東西。
隨著時間的推移,懷疑并沒有消失。他把那種無處不在的懷疑和不安,巧妙的藏匿了起來。這該是《十誡》最大的成功。他把懷疑事件化了,沉重觸手可及。
灰色在生活中身體力行著。
到了他的“三色”時期,他開始用薩特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懷疑。
存在是懷疑的假象。
在影片中,不長的影象時間,事件通過“第三只眼”得以繼續(xù),激烈的矛盾沖突是一道暗流。他毫不吝惜膠片,把鏡頭對準了事件之外的東西,甚至一個細小的動作。小偷、吹笛子的人、蝌蚪一樣的音符、永遠坐在電視機前表情木然的母親。沒有變得竭斯底里,卻在被節(jié)制的痛苦中飽受折磨的女人。
整個生活的場景原本就是如此的瑣碎。他用鏡頭分解了具體的情節(jié)
深刻!藍白紅三部曲之藍:自由是藍色的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