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像中好
但是沖著五月天去看的
但是發(fā)現(xiàn)五月天在里面基本是可有可無
2013年2月,我看了這部片子,片中男主翻蓋的手機令我起疑,繼而驚覺這片原來是上映于2004年的暑期檔!……9年后,我看到了……
那時的陳柏霖、劉亦菲,如雞蛋般光滑的額頭,那時的我,依稀也擁有青春的尾巴?
情節(jié),已不那么重要了,萱萱的扮演者,初初還以為是董潔,這當然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讓我們憶起了那個五月雪的初夏……
記得以前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說:戲劇和文學作品中都存在著“沖突”,人物的沖突、時代的沖突和地域的沖突等等。一個個沖突構成了一整個完整而又吸引人的作品。
而《五月之戀》里就存在著這些沖突元素:大陸的女孩/臺灣的男孩、北方的哈爾濱/南方的小島、傳統(tǒng)的京劇/年輕人的搖滾、男孩子對打工的無所謂/朋友的認真執(zhí)著、弟弟的任性輕狂/哥哥的沉穩(wěn)包容、年輕人的追求/老人的回溯...。這些沖突,給一向淡淡純凈水似的臺灣電影加了點不一樣的味道,是青春的青檸味?是夏天的海咸味?是路邊五月花的淡甜味?還是記憶中家鄉(xiāng)深巷的老酒香味?
因為五月天和陳柏霖去看的這部電影,為劉亦菲的青春和干凈驚艷、被山間鐵軌的陽光溫暖、因其中的沖突味道而感動。
雖然比較喜歡小清新,不過這是為數(shù)不多的看到中途就困的臺灣小清新電影……好吧,原諒我已經(jīng)度過了為這樣的主題感懷的年紀~真的有些冗長。
片子里的劉亦菲,有一種很純凈的美。
不知道角色是怎樣設定的,偏偏是最北的哈爾濱和最南端的臺灣,偏偏是京劇和搖滾,偏偏是雪和五月里如雪般的油桐花……
雖然矛盾,但卻很和諧地統(tǒng)一在女孩的青春里。
所以她帶著古典的氣質,又不乏青春活力。
好多鏡頭,是她美麗的側臉,雪白的皮膚、精致的五官以及光潔的額頭。讓電腦前的兩只奔三的“阿姨”嘖嘖感嘆?。?br>旁邊那只其實是等待五月天出場鏡頭的(其實俺也是),于是看到阿信給劉亦菲簽名時歡樂了~
阿信看向劉亦菲很多眼有木有!輪到她之前阿信就已經(jīng)看過去了,簽的時候有看這很正常,簽完她從另一邊出鏡時阿信的目光還追隨一陣哦有木有!
于是俺倆笑瘋了~“神仙姐姐”的魅力無可抵擋!
對我來說,其實影片感動的點不在愛情,而是爺爺那段。爺孫兩代人的牽掛和思念,五月天的音樂竟成為一個寄托的象征。
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在誠品找他們的書
讀書、電影、音樂、與生活(3)
歷史的注腳
文 / 獨木樵
鄉(xiāng)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xiāng)愁》
這部電影在豆瓣熱度不太高,評分也不太高。但要說寫寫電影,心里總繞不過這一部。
當年第一次看純粹當成愛情片看,看得囫圇吞棗,男女主的故事還留了一點印象,其他情節(jié)就選擇性無視了。
后來大學時愛聽五月天,回想起還有這么部與五月天有關的電影,遂又看了一遍。劇情倒是明白了
京劇和五月天 哈爾濱和臺北 劉亦菲和陳柏霖
很奇妙的組合
導演野心很大 想講鄉(xiāng)愁 想講一見鐘情
想講網(wǎng)戀or異地戀(?)
以五迷身份來看這部電影
覺得五月天出現(xiàn)的地方都很尬 我也很無奈啊
換個簡單的線索 不拉粉絲進電影院好一點?
但是十幾年前的電影 我月兒天在大陸還沒火吧…
阿磊對著瑄瑄喊了三遍 你會打電話給我嗎
好像張士豪騎著單車穿過臺北的街道
停在我眼前
陳柏霖有我所有幻想的少年模樣?
五月之戀:哈爾濱不僅僅是冬天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