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當作香港新舊武俠電影的分水嶺,和徐克的《蝶變》一道,來了個當時看來很做作的突破,就是在影片中融入了更個人化的情趣,淡化了胡金銓式的寫意,寫境,而更多的筆墨用于寫人,寫情。
新浪潮這個東東,玩的是一個氛圍和激情,我認為就是一群精力過剩的年輕人向電影求愛的發(fā)情期。所以浪潮很快就過,法國新浪潮兩年就退潮,香港新浪潮也只撐了五年。
夜半,黃衫少女拿劍架在你的脖子上,順道躲上你的床
我還從未在武俠劇中看到這種浪漫與豪情
也從來沒有看過像花盈之這樣的江湖兒女
這部片子其實超級悶的,中等水平的青年劍客,各種巧合搞成了天下第一劍,名不符實壓力很大的故事,抑或是青年劍客與仇家少女,他人婦的青梅竹馬,寡婦的愛情故事……
但是1980年的畫面,比現(xiàn)在的武俠劇都有誠意,光是看有點胖乎乎的小語就看到我呆掉,盈之的黃衫子也超有風情,旋姬自殺前走路時的披風隨風而動,真是難以形容。
以下是原著劇透線
拍得頗書生氣,每一段都不含糊,故事很傳統(tǒng),情緒很含蓄,取景很簡潔,畫面很中國,打斗也甚是節(jié)制,尤其最后的致命一擊,實在嘆為觀止。
12.9 于聞老師課上。
起初還因為沒有看《俠女》而遺憾,但看完后覺得睇這部也真不吃虧??!很小的時候(大約還在上小學三四年級),看到了《父子》,哭得那叫一個慘啊,可直到前不久我才知道那是譚家明導演的作品。聞老師說譚家明后來十五年未做導演,直到《父子》,而《父子》后,他又回到了教書和剪輯的生活。
作為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之一,譚家明拍《名劍》也預示著香港武俠片新風向的出現(xiàn),并深深影響到了程小東的《生死決》。
喜歡小雨滴和小石頭初見時的小橋和避雨亭,全身濕透的女孩子散發(fā)著清純的荷爾蒙
作為1980年的影片,至少超前15年。
1、大量自然取景。比如夕陽,比如海邊壯闊的礁石。同時期邵氏多為內景
2、畫面唯美,色彩與光影配合,使得許多鏡頭都是一幅美景。每個畫面主顏色不超過三個,以藍光的冷靜畫面為主。以后銀河映像的影片多用這一色調。
3、鏡頭多角度,甚至跨越,從仰視、俯視,配合剪切給觀眾不同的感受。
4、演員服飾古樸卻相當具美感,放到現(xiàn)在仍不落伍。
5、武打設計除了對打,亦有許多空中騰躍,配合衣袂飄飄,極有美感。
6、配樂水準高,旋律變化可哀傷可激越。
此片在1980年超越這個時代,幾乎可以看到以后武俠片的種種模式,但其美感受,是許多后來的片子也無法企及的。
感謝導演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多希望現(xiàn)在種種武俠電影電視能靠譜一些。
男主艷遇不斷,但是最終好像一個都沒有透。花千樹的女兒(女主)很漂亮,但是男主對女主父親被殺負有責任,女主對男主初戀情人被殺負有責任,最終分道揚鑣。男主的初戀嫁給了大反派。救男主的女人是花千樹的情人。最后,男主空得了天下第一的名頭,但是好像沒有絕對第一的實力,可能很快會被挑戰(zhàn)者殺死。
《名劍》:少年子弟江湖老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2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