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開頭的時候,就覺得還真是烈火和青春.
張國榮拿出機油來問夏文汐要不要吸,原來機油可以用來high的。
夏文汐把機油倒進(jìn)浴缸,還扔進(jìn)去一個打火機,cool得來。
還有一群女生在泳池戲弄救生員,把他推下水再扒掉他的泳褲。
去救生員家里親熱,家里人多環(huán)境逼仄碰到各種打擾,跑去電車上繼續(xù)。
張國榮在飯店里撿到?jīng)]錢又無家可歸的濃妝少女。
非常香港風(fēng)但好像又不是TVB里很多規(guī)矩的香港。
張國榮長得真好,無論做什么事都不會覺得他猥瑣討厭。
葉童也是,非常坦蕩爽朗,自在自然的樣子
四月一日Leslie Day 又碰上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在項目間忙得焦頭爛額的我還是暫時拋開所有跑來了香港。而整個香港之旅最重要的一個行程,就是看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的導(dǎo)演剪輯版《烈火青春》。這也是我為看電影排過最長的隊了,提前四十分鐘到,排隊的人已經(jīng)擠滿了整個香港文化中心的大廳。原來的片子大多把主題曲放在片頭,于是《烈火青春》四個字一出來他唱的《流浪》響起,就有一種好了我不行了我退場去外面哭會的沖動。
這一遍看,真是各個角色都喜歡
青春這個詞很霸道,很我行我素。
曾經(jīng),我以為青春是無禁忌的,像赤膊的男子在水里搏擊,女子們互相倦縮著耳鬢斯磨。
后來,我越來越聽到殘酷青春的說法,總覺得頗有嘩眾取寵的嫌疑。就像明白到有些夢想只適合繼續(xù)夢想一樣醒悟過來,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青春確實不留余地。
看《烈火青春》時我還處在"曾經(jīng)"時代。這部集血腥、情欲、荒廢、反傳統(tǒng)等于一身的精神毒品,于當(dāng)時為大膽出位的作品,給我最深刻的是一種很強烈的感觀印象。那艘在粗糙的落日畫面叫Nomad的船的神話,湯鎮(zhèn)業(yè)穿的超短褲,姐姐穿的無內(nèi)衣寬恤,四個年青人如癡如顛地把夢做到現(xiàn)實里來,統(tǒng)統(tǒng)讓我觀止。
好像所有青春片里,總有躺在搖椅上或者坐在臺階上或者單車上的少年,總有生澀不安的情愫,總有一雙淡定的眼神,坦白而單純的舉動,不知不顧。我記得張國榮躺在搖椅上長時間地看著海,我記得他們坐在什么都沒有的樓房地板上自己做吃的,我記得湯鎮(zhèn)業(yè)和姐姐的如膠似漆天翻地覆的擁吻。
喜歡kavkalu的描述,"他們以自己的本相去面對世界,他們的結(jié)果卻因為外力而改變"
新浪潮里的迷惘青春,有夏日的海浪氣味,有緩緩的鋼琴伴奏聲,多少荷爾蒙在空氣中光影間涌動,撩動你我心緒。
年輕的女孩子面對規(guī)則置之不理嬉笑著推你入水扒掉你的熱褲,讓你氣急敗壞尷尬無奈;長腿美少女站在車頂面對你的挑釁肆無忌憚扯掉自己的裙氣定神閑望住你,你卻驚惶地將它圍上年輕的肉體;那個年代女孩出門不著bra形狀自然的胸部,是有多需要你顫抖雙手的撫慰;那個她像被無情扔下樓的行李箱中的毛絨玩具那樣孤立無援無處可歸,需要你正人君子般的好意和矜持來溫暖。羞澀遲疑過后,看見你青春不可方物的年輕肉體時才會如此驚艷。直面情欲的青春是勇敢的,相比之下,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青春太過蒼白。你們隨處可以做愛,在不停被打擾的家中,在燈光陰暗的旅店里,在不停行駛的電車車廂中,你甚至想要下次要和她在地下鐵里做,這是滿溢到要噴射的青春。在這里沒有傳統(tǒng)中國文化道德的約束,香港地的文化包容程度正如你們所浸淫的日本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蛻變過程那般奇妙。道德去死,衛(wèi)道士去死,活下來的只有烈火燃燒的我們
<圖片1>
...是毫無準(zhǔn)備的來襲,像走在沒有弧形鏡的隧道轉(zhuǎn)角,一幀兩塊錢的照片,兩個名字的混淆,加上少許共產(chǎn)主義對所謂分享的美德的貢獻(xiàn),輕易地就可以回到我還在上世的時代。愛上過去的放盪、隨心與不羈,就算不是君子淑女也得坦蕩蕩,活在滿載記憶的當(dāng)下,逝去的愛戀但總是讓我們在沒有街燈的路上獨自回味起來,甚至?xí)浧鹨黄饟崦^那幅簇新的白牆,憶起午後陽光把渴過的白開在胸腔上曬成汗珠,憶起在回家的途中睡在你的肩膀上那件廉價的毛衣令面頰痕癢,不用擔(dān)心每次的結(jié)局都草草了事,忘記了是因為唱機又播出了另一首心儀的歌曲。
http://the-ideo.org/ks/blog/?p=10248
《烈火青春》里的性愛隱喻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2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