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和這樣的家伙,活在同一個世界上!」
剛看完影片的時候,感覺結尾帶著滿滿的憤怒卻草草收場。
直到拂曉時分,做了一個噩夢,哭醒過來,夢見兩條狗子與一尾咬傷我的大虎斑搏斗,小當與魚皆隕,只留下遍體鱗傷的小丁顫抖著守護著小當躺下的尸體。。。
無法忍受這個世界你的靈魂不在了……
待平復下來,立刻能明白,最后的結尾。
作為父親的情緒。
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再失去,最讓人惡心的,是與這樣的人渣共同呼吸一片空氣。
——來自日本國精神源頭的一種……也許這就叫一種矯情吧。感情純粹論
里面某警長一句“小孩殺大人是正常,大人殺小孩就太瘋狂了”讓人驚訝,什么時候已經(jīng)變成這種邏輯了?!但貌似是這樣。其實在犯罪中哪里分什么大人小孩,都是壞人罷了。未成年人犯罪,難道就可以逍遙法外?!但現(xiàn)在這種事情確實是越來越多。本該善良天真的小孩殺人,究竟是誰之過?釀就的悲劇中,受害人家庭的心碎該誰來買單? 家庭嗎?這些年輕的殺人犯們,如果家庭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更好的教養(yǎng),大概也不至于斯?!白硬火B(yǎng)父之過”,也許最終該買單的是養(yǎng)大這些社會敗類的家庭,不過更甚,該買單的是這個社會-- 這個社會的黑暗面浸淫了這些“白紙”一樣的小孩,最終,當他們漸漸長大,爪牙畢現(xiàn),又開始將黑暗之刃對準這個社會。這樣的悲劇循環(huán),真是可嘆又可恨!唉!
不過即使是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人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為什么要放任自己去墮落,任由自己被這些黑暗吞噬呢?!
不過,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沒有善惡之分,輕賤人命,不懂得感恩,他們也不會覺得這是黑暗。所以說,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唉,我又胡言亂語了!這些事情,能怎么辦呢
2014韓國犯罪懸疑片《彷徨之刃》,根據(jù)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豆瓣評分7.3,時光網(wǎng)評分7.2。
韓國版的觀感明顯好于2009日本版,故事講得更透徹,角色刻畫得更豐滿,無論是父親角色還是警察角色,都體現(xiàn)出了“彷徨”二字,雙男主的兩個演員都演得不錯,都演出了情與法兩難之下的彷徨與掙扎。
未成年人犯罪無法接受法律制裁,是個非常殘酷而矛盾的社會問題,有的未成年人犯下的罪行是令人發(fā)指的(比如本片中兩個男孩性侵女孩致死),但卻可以因為年齡而逃脫法律的嚴懲,法律在這種情況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這一是一部男人的電影,套用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這部電影講的就是這個。
這是一部商業(yè)電影,也是韓式經(jīng)典的犯罪題材復仇系列的佳作。影片的矛盾沖突,始終圍繞著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從輕處理與受害人家屬不愿接受這樣的處理形成矛盾展開,同時也在從某種意義上給韓國社會的青少年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我來這里揭示一下結尾處我會一直看著你這句話,其實張警官傍邊坐的年輕的警務人員也是犯案被寬恕的孩子。孩子做錯了就給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就像電影里,一位面對記者媒體的說言人說的一樣大人殺人是絕對不可以原諒的。
但是做為一個男人自己疼愛的女兒,被少年犯們殘酷的殺害,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觸目驚心,我們這一代人沒有過那樣的經(jīng)歷很難體會到這一點。但是犯罪是相同的,無論在那個國家都是一樣的。錢前不久,云南昆明火車站事件,已經(jīng)很能說明些問題,失去親人的痛苦,卻又無能為力,這種場景讓人真的想起來都要發(fā)怒,我們?yōu)槭裁幢Wo不了他們,真的想把那些惡通通繩之以法
鄭在詠演技很好,但我不能接受這個結局。
韓國電影電視劇特別愛搞這個復仇到一半?yún)s收手的劇情,包括這部電影,包括幾個月前的D.P:逃兵追緝令里的曹石峰。
實話說,如果我是受害者家屬,我可能大概率不會選擇以暴制暴。但是既然走上復仇的路,能不能別總是選擇血債血償?shù)倪@個人自己卻放手了?走上這條路,就只剩下一條道走到黑,不存在回頭路了,就好像開弓沒有回頭箭。
所以我可以接受復完仇自首或自殺,這種雪地中莫名其妙幻想個女兒出來說:你已經(jīng)做的更多了,收手吧。
然后父親就真的獵槍不上子彈
(以下文字涉及劇透,謹慎閱讀)
這是韓國第三次把東野圭吾小說電影化的嘗試,《白夜行》的完成度欠奉,《嫌疑人X的變身》算是有點意思,不過方銀振的風格化與力度總會讓人有種不適感,反而這一次的《彷徨之刃》是最初不抱希望,看過之后卻小有驚喜,感覺還會在心里盤旋一陣子,簡直不敢相信是《暢銷書》導演李正浩的作品,看來好本子真的還是很重要。
雖然是復仇戲,但又并不屬于典型的韓式復仇,一點也不酷炫,一點也不迫切,一點也不血腥,因為那整個過程就像鄭在泳所飾演的父親的心境一樣,憤怒并猶豫著,他在回憶自己殺掉第一個男孩的時候,同時回憶著自己女兒被欺凌的場景,交織對比中其實摻雜著非常復雜的心境,無法正視殘忍的行為,卻做出了同樣,甚至更殘忍的行為的他,也許自始至終都并不是一個自信的“殺手”。
比起對于“兇手”這個個體呈現(xiàn)出的直接的恨意,驅(qū)使他踉蹌著死磕的動力其實是來自內(nèi)心的那份不甘。并沒有悔意的少年,并不會得到嚴懲的少年犯,正是這樣的現(xiàn)實語境為他那份充滿遺憾的父愛找到出口。
“彷徨之刃”2014年度佳片,犯罪不分年齡 罪惡不論大小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