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步步驚情,最初播的時候沒怎么太看,現(xiàn)在仔細(xì)看了,除了我最期待、最喜歡的韓青以外,就是比較喜歡康司瀚了,笑起來很好看,是個暖心的大男孩,終于和他的zx在一起了,度過了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光,可是孟欣怡回來后,一切都變了,司瀚的笑容更多的是苦澀,欣怡的死,被綁架,失去張曉的痛,讓司瀚徹底變了一個人,再也看不到他最初純凈、溫暖的笑容了,心中只充滿了恨!
康司瀚這個角色觸動了我,看的過程中,對司瀚充滿了心疼,不管他之后做出什么,我覺得我都特理解
今天又看了幾篇新評論和討論 明白了 原來真的剪了好多 怪不得張曉總是莫名其妙地哭起來 所以 是她先記起來 對不對?對不對? 還我完整版啦 討厭 哼 跑回去加星
會相信大多數(shù)人會看這個片子都是沖著步步驚心來的吧。
上周才把步步驚心小說電視劇拉出來又重看了一遍,腦殘粉這種名號自己先給自己掛起來。
這片子看第一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呵呵了,呵呵地看完了兩集,連呵呵都不想呵呵了??吹胶枚嗳硕荚谡f哎呀只有搜狐的是完整版啊,別的因為廣電的原因被刪了好多內(nèi)容啊所以理解不了啊。我特么的就是看的搜狐的,看完還是連呵呵都不想呵呵了。這特么的都是啥?
不過作為受虐狂我居然還是繼續(xù)看了下去,更新一集看一集,看完才睡覺。這種拿出當(dāng)初追星星的熱情在看這種劇我可能腦子被門夾了吧?所以今晚果斷不看了寫完吐槽去睡覺。
植入廣告多的令人發(fā)指,作為深受threestar毒害的用戶看到這種植入廣告簡直氣不打一處來。比星星里threestar的上鏡率不要高出太多倍。threestar說完了再說別的吧,哦,車子,每次為了拍vw的標(biāo)志對著拍照停個好幾秒是怎樣
搜狐獨家完整版第一集開頭是古代雍正,張曉帶著記憶回到現(xiàn)代,所以看見與她愛的四爺長得一模一樣的雍正才會激動,很感人,甩電視版N條街,但是后面浙江衛(wèi)視就差不多了,開始只是為了劉詩詩才看,到劇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根本停不下來,,劇情很豐富,公主早回來了,張曉要恢復(fù)記憶了,藍(lán)蘭要整容了,真心支持,雖然很多人不喜歡藍(lán)蘭殷正,但想一想他們成長的環(huán)境,就可以理解了,現(xiàn)在在里面誰都愛,劉詩詩演技像開了外掛,超贊
垃圾到不能再垃圾,劇情節(jié)奏亂七八糟,女主一會喜歡這個 一會又愛上那個 無語~ 更讓人反感的是 每一集劉詩詩都有哭戲 可是到底為毛哭?。?!哭戲還老特寫 受不了!孫藝洲的演技實在太爛,不合適演高富帥,也不適合演喪心病狂之后的高富帥。
還有啊,到底是有多巧,藍(lán)蘭整容之后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當(dāng)老板娘,康司瀚出差就有那么巧就在那個地方,還被綁架還死而復(fù)活(話說綁架的橋段真是假的一塌糊涂,一大幫群演啊,最想吐槽的是在康司瀚看到劉詩詩和殷正在一起的新聞之后在那邊吼叫,吼的演技疊到谷底 0分),更巧的是劉詩詩家也在那個城市,正好他爸還是帶人進(jìn)沙漠的向?qū)?,臥槽能不這么巧嗎??!
如果說《富春》是電影爛劇的里程碑的話。我想,《步步驚情》可以是電視劇里的爛劇里程碑了。
在無數(shù)的抗日神劇,穿越神劇,神話神劇,于媽的抄襲神劇的疲勞轟炸下,我以為我們的抵抗力已經(jīng)到了堅不可摧的地步了。然而,我錯了,我們都錯了。
《步步驚情》就是爛劇里的航空母艦。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它能讓你三觀全毀。直接亮瞎了很多人的雙眼,根本就是不能直視。
第一,《步步驚情》跟《步步驚心》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
第一集是《步步驚心》的繼續(xù),然后就演著張曉見到第一部里的人物都是頭閃白光。尼瑪?shù)奶匦В糨?,回想只能一直頭閃白光嗎?你有病,是吧?然后接下來的39集,就跟《步步驚心》半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了。我突然想起了前幾年快愚人節(jié)的時候,拼命的推出的什么異度公寓。。。。。等等所謂紀(jì)念張國榮的電影。這部《步步驚情》就是一樣的性質(zhì),拿著半毛錢的關(guān)系賺著1塊錢的關(guān)注。你他媽的問過《步步驚心》愿意嗎?
第二,莫名其妙的愛情故事。
張曉也就是原來的若曦,殷正也就是原來的四爺。然后,張曉跟 殷正的異父異母的弟弟 在談戀愛
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在國產(chǎn)電視劇已經(jīng)沒有多少能入眼的今天喜歡偶像劇的本人一直在追韓劇 泰劇 美劇 步步驚情讓我有想追下去的趕腳 我的耳朵了不在塞滿聽不懂的語言 即使不看字幕也知道里面在說什么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決定一追到底!??! 看不懂的朋友可能看的是刪減后的版本那簡直是粗制濫造對嘴對的慘不忍睹 建議看看完整版 可能你還會喜歡呢...還有真心的希望若曦四爺能走的長長久久
步步驚情:2014,物換星移,造化弄人(隨劇更新到21集+棄坑理由陳述)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2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