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觀看節(jié)目,對設計師們的話的一些摘錄和總結,也有自己的感悟
1.設計要從日常習慣中尋找靈感
2.分解設計的步驟,可以讓我們從表面看到實質(zhì)。
拆解自然中習以為常的食物,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感受。有利于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把東西的感受,轉化成語言。例如:沙發(fā)柔軟的像一朵云。
4.觀察事物的構成:形狀,顏色,功能。并學會近距離的觀察事物。
5.思考人與東西的關系:例如,為什么喜歡某件東西,或者討厭某件東西。對不同東西的感受。慢慢體會什么是理想的好東西。
6.列舉自己喜歡的具體事物
《啊!設計》是日本的一檔節(jié)目,特別有意思的一個短篇,適合小孩子看,當然像我這種大小孩也特別適合。很短的每一集缺都是精華,每一幀都出乎我的意料,有很多個系列,包含設計師建議系列、為什么系列、拆解系列、觀察系列、不可或缺系列……配音聽起來像是哄小朋友的,BGM也有點魔性,看完腦子里都是“啊啊啊”不過整體還是很ok的,第一次看這種視頻,視角很獨特,拆解部分強迫癥會覺得極度舒適,一聲令下開始拆解,拆解完畢排著隊擺得整整齊齊。
這是隨手截的幾張圖,?為什么是圓的……
藤原大(FUJIWARA Dai),日本知名服裝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教授。1994年畢業(yè)于東京多摩美術大學織品設計系,后進入MIYAKE DESIGN事務所,作為三宅一生巴黎系列的一員。他在1998年開始與三宅一生共同在A-POC項目上工作,并于2006年10月成為三宅一生系列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2011年離任。2008年創(chuàng)辦[個人工作室]DAIFUJIWARA & Co.。2014年起,任東京多摩美術大學教授,目前還是東京大學生產(chǎn)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A-POC (A Piece Of Cloth),“一塊布”是三宅一生與藤原大共同研發(fā)的一種制衣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是
皆川明,日本知名時裝設計師,1967年生于東京。皆川明畢業(yè)于文化服裝學院,并于1995年成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min。開始與日本各地的布料產(chǎn)區(qū)溝通,以“特別的日常服”為概念,不隨潮流跟風地進行服飾創(chuàng)作。2002年,在青山SparalGarden舉辦展覽會“粒子”。
在芬蘭語中,min?代表“我”,perhonen是“蝴蝶”的意思。他說,“我希望的設計,美麗一如蝴蝶拍翼飛舞”。
皆川明一直堅持自己的布料設計風格,他設計的布料充滿童話感,溫暖而輕松。布料上獨有的花圖案,令他的設計辨識度極高,很適合于制服的制作
坂崎千春(Chiharu Sakazaki),日本插畫家,平面設計師,繪本作家。1967年出生于日本千葉縣,畢業(yè)于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曾為東日本旅客鐵道IC卡(Suica)設計吉祥物企鵝,也是千葉縣吉祥物千葉君的設計者。坂崎千春除了代表作小企鵝外,還很喜歡畫各種小動物,比如她畫的寶可夢和哥斯拉等東寶怪獸等等,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形象。此外,坂崎千春還從事廣告和圖書設計工作。
三谷龍二,日本著名木器設計師,木工設計師。1952年出生于日本福井縣。1981年移居長野縣松本市開設PERSONA STUDIO工作室。
三谷龍二是“松本工藝祭”活動發(fā)起人,自創(chuàng)始階段便持續(xù)參與營運活動。2015年起擔任“瀨戶內(nèi)生活工藝祭”(高松市)總體指導。以松本市為據(jù)點,舉辦手工藝展覽會,組織不同地區(qū)的手工藝人積極推動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生活的有機結合。
三谷龍二是當代木質(zhì)器物的開拓者,在日本年輕人中引發(fā)了使用“好用不貴的木質(zhì)小物”的風潮。他專注于生活工藝方向,堅持要長期實際使用后,看不膩、用不膩
小米新LOGO是原研哉設計的,突然想到《啊!設計》里采訪過他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3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