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就在剛才看完了一年之癢,當畫面全黑時,我就覺得我三觀盡毀了。
看劇情簡介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是個救贖之旅,小兩口新婚一年出現(xiàn)問題然后發(fā)現(xiàn)對方的閃光點最后沒羞沒臊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隨著丫的分手我發(fā)現(xiàn),我的看電影記錄中終于有一個異數(shù)了。
這個片子是的主題完全可以用部電影名字來描述,就是真愛至上,可是,注意可是,人家說的真愛至上不是讓你背著老公釣凱子,不是面對舊情人不能割舍吧。咱天朝人都是勸和不勸分,而且兩個人也沒出現(xiàn)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倆人面對所謂真愛其實根本就是誘惑丫的就直接掰了,你還打算讓我相信真愛,這算什么事???
電影似乎提出了個特別外貌協(xié)會的鑒定真愛法,那就是白富美對高富帥,屌絲只能跟平凡妞,而且為了應征這種所謂真愛,把男主設置成事業(yè)未成的屌絲,女主則是職場白富美。他們的真愛也是跟他們形象相互搭配的,一個帥哥高富帥,一個面色憔悴的傻妞。
而且更過分的是電影中直接把男主角描述成一傻逼了,跳傻瓜舞,說冷到死的笑話,只為了把男二的形象襯托的更偉岸,日
說實話,看到最后我很吃驚,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局。電影從一開始人物的刻畫方式就很夸張,很好笑但我不覺得是幽默,因為一點都不現(xiàn)實。我之所以能看下去就是因為女主長得很漂亮。我看到三分之二覺得這部片子一般,導演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那種從劇情里推測出來的想法,直到看到最后,來了一個反轉,跟我一直秉承的信念是完全不同的。我覺得很厲害,讓我看到了還有很多思想與我完全相反的自由的人過的很好,很開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非常驚訝這部電影的評分這么低,無論豆瓣還是IMDB,我還以為大家都會像我一樣喜歡她呢。有趣甚至搞怪的情節(jié),無下限的臺詞,精彩的表演,尤其是Rose Byrne,威尼斯影后啊……
為什么有人不喜歡呢?
我格外喜歡Rose Byrne,第一次看到她是在《謎情公寓》,瘦弱,修長,四肢纖細,小小的臉蛋上兩泓秋水——里面似乎有無盡的憂郁,軟軟的聲音,怯怯的步伐……她完美地詮釋了“楚楚可憐”。盡管《謎》中她扮演的是一個反面角色,我卻始終恨不起來。
為什么男主角偏偏不愛她呢?
可是,確實有人不喜歡Rose Byrne,就像有人不喜歡這部電影,也如電影中那對夫妻互相不喜歡對方。世界就是如此,有人愛它(他、她)如珍似寶,就有人棄它(他、她)如敝履。
他們錯了嗎?
不是的,它(他,她)不是他們的菜而已。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菜”,就像我相信“總有一份工作適合你”、“一位Mr Right在等著你”,但你未必能等到它——為你量身定做的工作也許是殺手、海盜、劊子手、恐怖分子、郵遞員、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
未曾經(jīng)歷婚姻的人也可以對婚姻有所感悟和理解?;橐霾皇且槐倦y念的經(jīng),而是一個每個人讀后都可以有不同領悟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結局是美好還是黯然,往往不取決于寫故事的人,而取決于讀者自身的理解。而我,也是這個故事的讀者,而我始終相信,任何故事都會有一個好的結尾。其實…我這段話的意思其實是想表達:作為從小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父母就是這個愛情故事的締造者,短暫的婚姻破裂后,這個愛情故事看似以一個悲劇性的結尾收場…但三十多年后再看
好片子!
每個人對愛人的尋覓,其實是對自己內心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他們很幸運,才一年、沒有孩子、親友很open支持、發(fā)現(xiàn)了新的另一半;
他們很善良,善待自己、更善待對方!
不少朋友不喜歡電影的結果,其實是不喜歡離婚......
情愛和婚姻的具體標準從來就不是唯一的。如果說有,就是兩個人要幸福開心。
遇到同樣的問題或情況,有的夫妻可以不在意,有的很在意;而在意的,有的夫妻能夠解決,有的不能解決,自然結果不一樣。難道最后的結果都必須是沒有離婚,就是好的?
在意婚姻,甚于在意情愛,源于對婚姻寄予了太沉重的期望,對存在的不安,對孤獨的恐懼.......殊不知,正是這些妨礙了我們去感知內心真正的感動、自由和愛,也妨礙了進入高品質的婚姻。
大多數(shù)時候,離婚都處在一個昏暗壓抑、傷痛哀怨的色彩意象中,關聯(lián)的都是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所以,以離婚結尾的電影似乎難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愛;但是,謝天謝地,“I give it a year”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快樂、自由的離婚圖景!
一年之癢:宏大!I Give It a Year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3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