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拓展認知層面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80年代變性人,女同,sm以及女權的內部爭議
如何產生,發(fā)現(xiàn),演變
遇到困難又如何解決
群體性的意識形態(tài)與自我克制
對于擴展認知與思想的啟發(fā)有相當程度的意義
尤其是在大群體中
自我意識的凝結非常容易蓋過其他聲音
但大討論中每個個體的克制與參與
讓群體有了別樣的美
看起瘋狂實則系統(tǒng)冷靜講究規(guī)則
能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不同群體
并且總結背后的邏輯,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
延伸一下我覺得對了解愛情的定義也有積極作用
這是我在路上騎車想到的
這部紀錄片一開頭我就很喜歡,因為這群拉拉在說:是我們定義了dyke這個詞—— 關于石墻運動的紀錄片很多,關于男同志的紀錄片也很多,很難得看到一個聚焦于女同志的紀錄片。
“在這個時代,你做自己都是一件危機生命的事。”“我的朋友們因為在街上被看出是一對拉拉(dyke),她們的臉上被砍了兩刀?!彪m然一開始描述的困境十分可怕,但是這群生活在上個世紀年代后的拉拉,用自己的機車、搖滾樂樂隊、性解放運動,狠狠地反抗社會性壓迫:“才不鳥你,老娘就是要做自己!”隨著紀錄片推進
1.視頻資料是真的驚到了,珍貴程度在中國一般叫“口述歷史”項目;
2.歌都很棒;而且很有趣;
3.當然這是性別議題的片子,但如果把關于人群的名詞換成50年代、68年、80年代都許多關于人群的名詞,把主張宣言的slogan換成以上任何一個年代下某類人群的slogan,把故事中的阻礙、動作換成以上任何一個年代下某類人群的阻礙和動作———都完全成立。這不僅僅是一個少數群體的口述歷史。它橫向是八十年代的時間切片樣本,縱向是民權運動的切片樣本。
往小了說,時勢造英雄
播客名就叫 女通訊錄,鏈接如下:
網易云:分享#[女通訊錄]#的聲音《第四期 《反叛的女同》和 張副總\(≧▽≦)/》[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app_version=8.7.90&id=2508513059&userid=124847550&djId=124847550&dlt=0846] (@網易云音樂)
小宇宙(刪節(jié)版):[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2de8a57fa15142e17251fcf]
這一集終于跟莫哥坐到了一起,聊了兩部影片,一部是講英國80年代同志社運的紀錄片《反叛吧女同》
擊節(jié)贊嘆!!salute 拉子前輩們!
啟發(fā)蠻大的,很多80s運動的細節(jié),Riot Grrrl,激女(政治女同屬)和女同的糾葛來源等等。經過30年的發(fā)展,關于女權和女同的話語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上。
今之視昔,我們似乎只是在不斷重演過去。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有了類似所謂“打鐵”的運動。那些剪莫西干頭,穿鉚釘皮衣,玩s/m的女同們被主流群體排擠,又遭到政治女同的猛烈批評,卻依舊為lgbt運動做了不少實事,她們是真正的rebel lesbian。今天,有的人批判t.p的分類
原文發(fā)表在Queer Squad公號平臺上
觀影于QFFM慕尼黑酷兒電影節(jié)
本文作者Pei
"Life in the 1980s? Well... it was exciting, it was scary, it was fun, it was poor, it was a great time and a terrible time to be young and queer in London." Debbie Smith
“80年代的生活?怎么說呢,是很刺激的,同時又很可怕、開心、貧窮,對于一個在倫敦年輕酷兒來說,這是最好的時光,也是最糟糕的時光?!?黛比?史密斯
其實人們很難得把蕾絲邊和反叛聯(lián)系在一起,不論是在過去幾十年女權或者是酷兒運動之中
跟朋友播客聊了一集反叛吧女同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