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畫
張愛玲說她從小就有一種對色彩的饑渴。她不厭其煩地翻看時裝雜志,只是為了尋找那些對她有刺激性的詞匯。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會有這種饑渴。可能我是有美術(shù)的天賦的,比方說,我不善于表達(dá)用文字表達(dá)自己的情緒,我倒是很喜歡用色彩。給我看一段抒情詩,我不會感動到哪兒去,但你給我一張時裝廣告,我可能就會為其或歡快或哀傷的顏色癡迷?!恶R諾萊特》的題材看起來實在是非常普通的,以此為主題的小說流水線生產(chǎn)。我為什么還要花時間看它?一是Adrien Brody主演(這位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演員)。二是因為那海報做得太華麗,太漂亮。太能使我激動了。紅色?血的顏色。那樣濃烈的紅色,美歸美,總不是好的兆頭,不同于中國過年時滿街滿世界的紅。同樣,這部電影的風(fēng)格,從始至終都是富麗的,奔放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這使我想起油畫。用無數(shù)細(xì)小筆觸堆積而成,融匯,交織,甚至隆起低矮的小丘,還嫌不夠,那熱情仍舊灼透了畫布。佩內(nèi)洛普克魯茲確乎是油畫里的女子,幾乎稱得上妖艷。但布羅迪嘛(歪頭),還是畫在水粉里看著舒坦,素描也行。
2,熱土
我見識…
世間所有愛情的悲劇 都因為這兩個字 —— 不夠
而兩個人 總是無法同時知足或不知足
當(dāng)她認(rèn)為愛得正好 不多不少的時候
他想結(jié)婚 生孩子 廝守 一起變老
而她只說 我的心屬于你 正因為你還沒有完全擁有我
于是他感到不滿足 潛意識當(dāng)中是認(rèn)定了自己付出太多得到不夠
千方百計要喚醒她 為的是想讓她明白
在人生當(dāng)中 自己可以擁有的 太多了 而他選擇擁有她
這是怎樣一場決斗啊
每一次出擊都能夠得到回應(yīng)
20個回合之后 它看見我的腳踝
多一些之后 它看見我的雙膝
再多一些 它就看見了我
愛人總是要用互相激怒的快感去抵消折磨的疼痛
我想對她說 當(dāng)他愛你發(fā)瘋的時候 為什么不能如他所愿
我想對他說 當(dāng)她決意只愛你的時候 為什么不能妥協(xié)
你看 你們都覺得不夠
當(dāng)對方的愛情成為永遠(yuǎn)不夠卻又不能缺的寄托
一切都活不久 除了遺憾 悔恨
還有 不值一分錢的 讓人生死相隔 讓愛永垂不朽的
偉大
本片的鏡頭語言用幾個字就可以概括了。
那就是“美!美!美呀!”
其實我對美的感知是相當(dāng)遲鈍的,看電影時尤其如此,很多電影精致漂亮的畫面在我看來就像日式甜品店里碼得整整齊齊的小糕點(diǎn),色澤鮮亮、干干凈凈無一絲煙火氣,嘗起來也不過爾爾。
不過這一部雖說實質(zhì)上的確是淡化劇情的MV式電影,我卻意外地很喜歡,大概是因為它美得潑辣決絕,沒有遮遮掩掩,美好的鏡頭、人物、配樂簡直如延綿的潮水一般洶涌而至,不給人喘息的機(jī)會。
當(dāng)然最美的自然是兩位主角。
佩內(nèi)洛普自不必說,她的美是粗枝大葉的那種,凌厲而近乎張狂。影片中她并非沒有拾掇得端莊整潔的造型,但我覺得最美的還是她擺動著一頭洶涌的栗色波浪時或活潑或不羈的姿態(tài),比如她在陽臺上牽起白被單學(xué)著斗牛士翩然起舞的那一段,還有她身著烈焰紅裙、腳踩紅色高跟在陽光耀眼的小巷里漸漸遠(yuǎn)去的背影,眉宇間盡是媚態(tài),連那顆小金牙也顯得甚是俏皮。
布洛迪的美和佩內(nèi)洛普搭在一起是一動一靜、濃淡相宜,佩內(nèi)洛普在片中有一句臺詞“你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丑男人”,布洛迪的長相在不少人看來的確很怪,尖削…
其實不算這部電影的影評,只是想正好趁著這部寫一寫艾德里安布洛迪(彩虹屁一番)。
太帥了,什么是絕美,什么是憂郁,什么是優(yōu)雅浪漫,什么是貴族氣質(zhì),艾德里安舉手投足間詮釋地明明白白,我覺得他留個長發(fā)就可以演耶穌基督了。
大家都說他是天賦異稟的演員,又說他的事業(yè)巔峰來的太早。很多人把他與尼古拉斯凱奇比較,今天才看到個有意思的說法說他是“prestige cage”。
我覺得他的演技之所以極具感染力,都拜那雙眼睛所賜。他有可以表達(dá)一切情感的眼神,配上憂郁多情的眉毛,誰看了能不動心呢
敘事可能并不算特別流暢,前期插入敘事讓人有點(diǎn)混亂(也可能是我老是看不到時間),但角色的表達(dá)感受到了。布景很華麗,服道化都挺好的。
兇手不止一個,受傷的人不止一個。我相信默哀的他們是真誠的,但每一次關(guān)注,每一聲喝彩都加速了必然的死亡。我無法欣賞斗牛所帶來的英雄氣概,他在我眼里只是一個孩子,從來沒有長大。斗牛所代表的是血,是殺戮,哪怕他放飛鴿子也洗不掉手上的血。那些血有公牛的,更多是自己的。
該說是悲劇嗎?他是傷心的,很多次我都感到他的心在流淚了,可是他只是看著不知道哪里
Manolete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并不是因為電影本身的形式,而是由AB和pepe兩人演繹出那中火熱撕裂的愛情,還有服裝,場景,背景樂,就這些就足以讓我忘我的想打滿分,雖然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非常減分,但是還是吸引我這么多年間重復(fù)看過無數(shù)次,吸引我的,是他們,是他們的愛:無法滿足,他永遠(yuǎn)都在挑戰(zhàn)征服,而她卻從未完全被征服。
就是電影用插敘不斷混接剪輯片段讓故事情節(jié)有變得散亂,讓人覺得故事講到一半硬是啞然而止,很生硬,時常在人含情脈脈的沉溺于那甜蜜的戀愛時卻突然潑一盆冷水,抑或是在感傷熱淚滾滾時,讓熱滾滾的眼淚硬是吸了回去掛不出來。。所以,我就把它當(dāng)作為是自行想象的空間吧。
斗牛士,并不是說對斗牛這項“人壽競技”有什么興趣,或是這種血腥殘酷的競技有什么迷人或能讓人亢奮之處,只是AB讓斗牛和斗牛士充滿了鮮活的魅力,無論是人物性情上的激情強(qiáng)烈與火熱,還是戰(zhàn)斗時的那種淡定而沉穩(wěn),抖動斗篷時直立身板的優(yōu)雅,手臂力道的干脆,眼神釋放著多種感情,像是在說「過來吧,擁入我懷吧」迷人又憂郁,似有所畏懼又無所畏懼,尤其是最后…
“馬諾萊特”門諾·邁依杰斯監(jiān)制,Mamita&Papita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7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