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說得去(終于不那么過家家氣啦) 主演不用說 至于劇本拋卻歷史都算精彩的 還是tvb慣常的那個味兒 不過有一點就是tvb的劇音樂原聲真是很少讓人失望啊
三順絕對是編劇真愛 頭幾集恨到死 萬萬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三順 漲粉模式全力打開啊 對于這些權(quán)謀之爭 深宮恩怨 我等凡人也只能隨他一句[好好地木得咩?!]
蕭正楠的好多角色都是攪屎棍 好和壞就沒從一而終過 而且都大同小異 導(dǎo)致我現(xiàn)在看到他就猜到了他的劇情發(fā)展 演技也可以但在幾位前輩面前就可見還有待磨煉 雙喜和公主這條線開始的莫名其妙 結(jié)束的亂七八糟
覺得大太監(jiān)配合公公出宮服用會有意外驚喜 霸氣德海變嬌柔細雞 三順被雙喜的醫(yī)術(shù)附體 等等 簡直前世今生 還有 徐大富 你不要以為你剃了頭發(fā)一本正經(jīng)講忍辱因果我就不認識你啦??!
ps 好幾段竟然讓我這個煲劇老油條看哭了 人如柳絮隨風(fēng)飄 生而為人 求存于亂世深宮 真是半點不由人啊
這部戲依我來還是有點與眾不同的:一是tvb難得在制作上花了本錢,二是在劇情上對歷史進行了顛覆,三是可以看到幾個不錯的演員在一起飆演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TVB的古裝片和時裝片并沒有太大區(qū)別,香港是絕拍不出氣勢恢宏得如同《漢武大帝》《康熙王朝》那樣的史詩巨片的。在歷史戲方面,港片做得并不好。無論是什么時代背景都會拍的像個家庭劇,頂多算是個豪門恩怨,離真正的萬里江山九五至尊還差得遠。想來也是,在一座裝著國際化大都市的小島上翻翻史書,怎么能體會上下五千年里古人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底蘊。那種氣魄和內(nèi)蘊香港人理解不到模仿不來都很正常。撇開不夠真實寬闊的場景不說,香港影視劇無論是什么朝代都有著濃濃的香港本地的色彩,劇情往往反映的也是當下港人社會的世間萬象。好在與TVB之前的幾部古裝戲不同,《大太監(jiān)》作為臺慶劇也算花足了本錢前往橫店取景,雖然距離真正的故宮還有一段距離,但比在室內(nèi)搭個攝影棚要真實壯闊得多。
不是我不犯人人就不來犯我的,所謂的環(huán)境逼迫一個人變化成長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不知道大家有木有印象。。。
是從宮心計開始,還是公主嫁到開始。。。
宮廷劇老是出現(xiàn)神馬竹蜻蜓紙蜻蜓。。。
別整天有的沒的就在哪里飛蜻蜓了好嗎?!!!
牛掰的是還能穿山越嶺,總能飛到那個人的身邊?。。?!
好神奇啊?。?!
其他沒有什么吐槽的。。。
就是不待見這個蜻蜓= =
東太后就一個蘇嬤嬤跟著 六皇爺?shù)膭俦K懒司蜎]跟班了
太監(jiān)的跟班比他們還要多!??!我勒個去……
劇情是還好。
公主太監(jiān)那段實在是……編劇你腦袋被門夾過么……
后面更加好笑。他們犯下的罪居然可以不處死?居然可以繼續(xù)在那招搖?
TVB的古代歷史劇真的是硬傷一堆。演員再精湛的演技也不要這樣啊親。實在讓人看不下去啊親。
雙喜你不要再妄想和公主私奔了呀。
大總管太監(jiān)還可以娶妻啊,面對老婆紅杏出墻視若無睹啊。
宮女出了宮還可以回來啊,回來了又走啊。這是你家喲。
……
吐槽無力了么。
朋友推薦說正在追的大太監(jiān)好看讓我也看看。很快的時間就看了20多集。實在是忍不住的快進。不能說這部劇不好看。
里面三順從前幾集的狗人煩到后來的人人愛。其實這個角色蠻討喜的。他和李蓮英的對手戲蠻萌的。給了腐女很多yy的空間。
但是看了20多集后。我就覺得李蓮英是正義的化身啊。他除了是個太監(jiān)不能改的事實。他就是男性圣母啊。怎么哪哪都有他??此谴蠛谘劬€。略紅的嘴唇。天啊。真是受不了了。每個TVB里都有這樣的一個主角?;蚰谢蚺5欢ㄊ钦麄€電視劇穿針引線的角色。要不是他多事且傻逼呵呵的心軟。那電視劇絕對會少了很多峰回路轉(zhuǎn)。每當看見這樣的角色我真是衷心的送他一句話。你個大傻逼。
李蓮英的徒弟XX。忘了叫什么了。就是李蓮英圣母下重生了多次的小強。他憑著一顆絕對自私的上進心。他師父的圣母心在后宮混的如魚得水啊。這么賤的人物真是深得我心。= =
福爺。這個老頭不簡單啊不簡單。每次我覺得他該死的時候他絕對不辭。過了幾集就又回到皇宮蹦跶。皇宮都塊成他家后花園了。連謀反這種罪都殺不了他。他還整個污點證人免了死罪
還可以,不愧為臺慶劇,雖然依舊戲說的才成分很濃,可港劇就是這個風(fēng)格,不喜歡的可以去欣賞紀錄片,最近幾年港劇水準下降厲害,也出了不少讓人看得乏味的作品,這一部總算是可以從頭看到尾,并不會覺得淡如白水的那種,結(jié)尾有點草率倒是事實。。。
很多人會說片中的角色和他們一向聽聞的相差甚遠,可誰又能保證大家平時聽聞的就一定是真實的那樣呢?歷史真相本來就很難被后人所知曉,就看一場戲說,熱鬧一番吧。。。
“大太監(jiān)”有味道的劇情片 寫寫對每個人的感受吧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