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劉德華投資的臺灣本土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島內(nèi)上映一個月,票房突破3.5億(新臺幣,下同),晉升臺灣華語電影史票房前五。臺灣資深偶像劇導演陳玉珊的這部大銀幕處女座,可謂校園青春片的教科書式樣本,口碑好票房佳。不過,臺灣輿論卻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這只不過是一部女版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還有臺灣電影愛好者吐槽:“小清新”看多也會吐。不過也有業(yè)界人士認為,以臺灣電影產(chǎn)業(yè)的現(xiàn)狀,拍“小清新”電影已經(jīng)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票房擠入史上前五 主角卻被問“這誰?。俊?br>長相很路人的平凡少女暗戀校園男神,但男神只跟校花談戀愛,于是平凡少女和?;ǖ难瞿秸呓M成了“失戀陣線聯(lián)盟”,誓言拆散這對戀人。在這個過程中,平凡少女和身為小混混的?;ㄑ瞿秸卟脸隽嘶鸹ā瓕?,這就是《我的少女時代》的主線劇情,有沒有感覺到似曾相識有點眼熟?但是,人家這部片就這么紅了。上映一個月,票房破3.5億,擠入臺灣華語電影史票房前五。要知道,兩岸關(guān)注度都頗高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當年在臺灣的票房也才4.1億。
這么說
一開始看到這么高的評分,還滿心歡喜的以為是一部小清新的感人青春片,然而看過之后并沒有被刻意制造的狗血劇情感動到,反而被全片亂飛的狗血言情梗嚇到無語。
這部電影基本上等同于女追男版那些年加四角戀版初戀那件小事。
1.言情標配的狗血人設(shè)
平凡女主:平平無奇的名字林真心,外表是眼鏡加雞窩頭,穿著土氣成績一般,人笨但是善良,膽小卻有勇氣為了喜歡的人對抗權(quán)威。
校霸男主:打架斗毆成績差,外表似黑壯版劉德華,喜歡耍帥扮酷,霸道卻深情,喜歡女主但愿意為了她的幸福幫她追求她喜歡的男生。
校草男二:中二氣息溢出屏幕的名字歐陽非凡!外表高帥,成績?nèi)5谝唬瑦酆没@球平易近人,非常有正義感,總而言之,完美。
?;ㄅ浩脸煽兒?,追求者眾多,性格有點小壞,但是本質(zhì)善良。
各種配角:男主身邊兩個中二跟班,男二身邊兩個跟班,女主身邊一個男人婆一個胖妹,女二身邊一個勢力眼碧池,奇葩老師,嚴厲的訓導主任,開明的校長,親切的偶像……
2.狗血偶像劇梗
平凡女主愛上校草,校霸愛上?;?/p>
一開始女朋友要拉我看這個,我的內(nèi)心是拒絕的...青春片的評分一般都是虛高,評論里也會充斥了大量回憶錄。快進閱片無數(shù),青春片里有印象的除了《熱血高校》,就是《那些年》里教室打手槍了。
BTW我一個沒有青春的人看什么青春片。萬一她看著看著回想起了初戀,看完電影就哭著和前男友打電話,我是該先遞個紙巾呢還是先打死她呢。
電影前半個小時笑點很密集,比如開篇走路哐當親地,少女學男生跨欄前滾翻惹來全場爆笑。再一想想這不像極了國產(chǎn)喜劇撓你胳肢窩呢么,冷靜下來,對這個片子的開篇就沒有什么好感了。個人原因就是不喜歡這種刻意制造笑點的爛梗,幸運信的梗以及“我都沒有結(jié)婚,你哪來什么老公”的梗還是不錯的。
片子的包袱有那么些個可以的。比如(并不美的)?;ㄅc(并不帥的)校草討論“我是爸爸,我會負責的”。好一個道貌岸然的校草啊,這么小就這么混,臺灣的性教育也不過如此嘛。果然長得帥的都不是什么好東西。剛想把我的結(jié)論說給女票聽
寫此影評是我不服這部片居然評分比《那些年》還高,我只能說很多人瞎了眼了。估計全是那些女的腦殘評的,下面我慢慢道來。
剛看到影片宣傳女版的《那些年》,還尋思可以拍成什么樣,期待一下,但是整部影片我只能用尷尬兩個字來說。尷尬、尷尬、尷尬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第一演員演技尷尬,我真的不想吐槽,真的很爛,我看得很多本來是觸動淚點,觸動我青春的心臟的場面,卻全被男女主那個類似初中生念對白似的演技弄得興致全無。比如男女主第一次說話那個電影院,女主被壁咚說話居然羞澀和緊張感全無。。。尷尬?。?!后面女主生日打算表白,要填信息。男主告知已被告白,這個本是特別淚點的青春表白被拒。我居然看得笑了,那個演技用我看得尷尬癥發(fā)作形容都不為過。還來一個特別無語的雨中摔倒。。。尷尬!??!看看《初戀那件小事兒》女主被拒絕,那個表情才正常!好歹男主出道都七年,演技還那么爛就接受不了了。男主在泳池救林真心上來那個哭,估計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呵呵,還哭得那么假,回憶里面那個哭才真,可見演技把握很不到位。
我的十七歲,只是個普通人,一切都再平凡不過。
長相普通,學習一般,家庭平淡,生活波瀾不驚,是我;
搜集偶像劉德華的貼紙、CD、卡帶、報刊雜志,貼滿了筆記本和墻上,是我;
為了去看劉德華的電影而逃課,被活捉,被禁足,是我;
收到過類似的詛咒信,嚇得不知所措,問堂姐,堂姐斷然命我“不要理”,是我;
因為跟校草說過幾句話,被暗戀校草的女同學在某次活動投票時整蠱,是我;
因為主動給差生補課,被家長和老師圍攻,心想你們這些大人是有多勢利啊,是我;
生日時有同學去電視臺為我點了兩首劉德華的歌一部劉德華的電影,是我;
暗戀高一的語文老師,因為他長得像極了劉德華,于是高中三年語文成績一直全校第一,是我;
……
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那么普通,可是我的十七歲我的青春我的膠原蛋白都不見了,我很懷念。
(PS,實際上,十七歲的我已不是高中生,借題發(fā)揮一下下)
======================依舊花癡的分界線==========================
1、因為是工作日的下午場,人不多,只有十幾個,全是女生。散場的時候每個人都手握紙巾,眼紅紅;
臺灣每隔幾年就有一部質(zhì)量上乘的青春片出來刺激一下內(nèi)地青春片,最近很火的《我的少女時代》又打破了“青春片已經(jīng)黔驢技窮”的論斷,在幾乎已經(jīng)爛大街的青春片市場里一枝獨秀。
仔細想一想,大多數(shù)的臺灣青春片都比內(nèi)地青春片有著更好的口碑,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據(jù)我的閱片感受,我覺得可以從四個方面去解釋。
[img=1:C][/img]
1、情節(jié)適當夸張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的青春都是很普通的,雖然回憶會讓你覺得自己的青春就是獨一無二的,但這是一種自欺欺人,每間學校只有一兩個男神、女神、學霸,剩下的大多數(shù)都是籍籍無名的炮灰,而我們就是炮灰中的一粒,雖然承認這一點有些傷感,但這就是事實。
青春電影拍給誰看?當然是廣大炮灰啊,商業(yè)電影的目的是票房,觀看人數(shù)越多越好,而男神、女神就那么幾個,況且炮灰們的青春里肯定也少不了男神女神。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只是拍真實的炮灰青春,這樣的電影也沒人看,因為炮灰的青春其實很無趣,雖然你自己會覺得跌宕起伏,但放到大熒幕上,要接受萬千炮火的檢驗,這種真實就會非常無聊
【我的少女時代】一個青春,天壤之別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