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是芬蘭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的早期作品,這時他的個人風格和特點就已經顯露出來:簡單的劇情和敘事結構、復雜而生動的人物形象、深刻而豐富的人物刻畫,角色之間的對白簡單明了,注重角色的內心獨白,阿基主要通過場景環(huán)境和配樂來塑造氛圍;他對音樂的使用很考究,其電影配樂以搖滾樂古典音樂為主,對帶有芬蘭北歐特色的搖滾樂情有獨鐘,在這部電影里他使用了迷幻搖滾樂隊The Doors的《Love Her Madly》,還有古典藝術家弗朗茲·舒伯特和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
據說是改編自陀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原書沒看過,看過電影后,更沒有看原著的興趣。
男主為了給車禍去世的未婚妻報仇,謀殺了財主。女主作為目擊者,復雜的心理作用下,愛上了男主。男主設計了一連串的脫罪證明,有機會逃走,最后以“我是個孤獨的人,監(jiān)獄對我的隔絕毫無意義,因為到哪里我都是孤獨”為由,自投羅網。
本片的故事性加強了,兇殺,設計證據,三角愛情,懸疑都有了,終于看到了阿基故事性比較強的電影。不過同其它幾部電影相比,這部確實差一點?;蛟S是沒看過原著的原因吧。
有幾點不理解:
可能是自己的水平比較低吧,真的看不懂片子所傳達的意思。
一開始是在百度上搜索存在主義這個名詞,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到他的作品《罪與罰》,就想看看有沒有名著改編的電影,搜索到這部片子馬上就看了。
但是真的沒看懂,壓抑不算,快樂更加沒有,感覺怪怪的。
最有價值的是影片最后幾句話:
我殺了個虱子,我自己也變成了虱子,虱子的數量永遠都不會 改變.....除非我一開始就是個虱子.....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我們死后,不會有天堂,只有別的東西。
是什么?
蜘蛛...或別的什么....
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幾乎看完阿基導演的所有電影,我覺得他最好的電影是以下六部,六部的電影質量水平我是這么排的:1.罪與罰2.浮云世事3.卡拉馬利聯(lián)盟4.升空號5.坐穩(wěn)車泰欣娜6.薄暮之光。所以我覺得,罪與罰是阿基導演的最好的電影。
阿基導演的電影,無產階級革命性特征很強,極其聚焦于底層的艱難生活,故事主人公面對艱難現實總是義無反顧。他的哥哥,米考考里斯馬基的電影與其相比,人情味和生活化要好很多。
因為歐美是制片人負責制,米考負責制片的《罪與罰》和《天堂孤影》都很好
影片看似在講一個個人復仇的犯罪故事,還加上了朦朦朧朧的愛恨情仇。
其實,在我的眼中影片是在講游戲的規(guī)則,關于人生和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
是做固守原有游戲規(guī)則的虱子,還是說不,企圖創(chuàng)立一套新的規(guī)則?
而這個還不算難,難的就是你雖然生而為人,卻天生不是虱子,這就難了!
是把自己偽裝成一個虱子,違心的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去生活,還是坦坦蕩蕩的承認自己真的不是一只虱子,要堅持自己創(chuàng)建的規(guī)則,哪怕等待自己的是死胡同或者死亡?
如果你不是一個虱子,在人海茫茫的地球上,你注定要孤獨的,無論你違心的生活,還是勇敢面對生活現實,做真實的自己。
因而在影片結尾,女主角說要等待男主角8年的時候,男主角拒絕了。
因為男主角不是虱子,這決定了他以前孤獨,現在關起來孤獨,以后放出去仍然會孤獨的。而這種孤獨,注定會完全成為虱子的女主角是無法為他分擔的。
有一首歌里唱到“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我不知道這句話如何理解,也許虱子們認為,長的人模人樣,又不按虱子的方式出牌是可恥的?
這部影片,讓我想到了小說《蠅王》,蠅王和虱子王,其實…
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導演處女作。阿基是個資深的文學愛好者。有幾部作品改編自文學名著。他的處女作就是改編自陀氏名著。但看這部片,我進入不了狀態(tài)?;蛘哒f,懷著極大的興趣看。看到將近一半時,漸漸不能理解影像中的情緒。不知道這是陀式原著思想所導致的,還是阿基的電影所導致的。片中男主角,殺了人,最后在女主角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之下,一步步走向更明確的懺悔,終于自首接受應有懲罰,而心地善良的美麗女主,承諾愿意等男主角出來。這是多古典的浪漫。這種浪漫
“罪與罰”懷著極大的興趣看??吹綄⒔话霑r,漸漸不能理解影像中的情緒。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8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