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女導演杰茜卡·豪絲娜(Jessica Hausne)的作品量不多,從2001年的處女作至今,僅僅有五部長片問世。作為戛納的嫡系成員,前后入圍過官方單元四次,今年的《小小喬》首次入圍主競賽,并為劇中女演員拿下影后大獎。她的作品風格蕪雜,有恐怖驚悚類型,也有古典戲劇改編,甚至是未來科幻。不過,她最為廣大影迷熟知的作品卻是當年入圍威尼斯電影節(jié)競賽的《神跡疑云》,這部宗教題材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她的最佳。
也許是社會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緣故
由于話題本身的嚴肅性,《神跡疑云》一直呈現(xiàn)出冷峻的色調(diào)和緩慢的節(jié)奏。它容易被人說是沉悶,但事實上,《神跡疑云》的畫面敘事十分精彩。
說《神跡疑云》(Lourdes)之前,不妨先提下《密陽》。它們一樣關(guān)注女性,同為宗教題材,同是以地名做片名,中間又有些治愈療傷系電影的錯覺。過去十年,韓國是個備受矚目的基督教國家,李滄東的態(tài)度是質(zhì)疑加批判,《密陽》有很尖銳的地方,好比全度妍的崩潰型表演,而這些,在《神跡疑云》里是找不到的。影片注重擺事實、給說法,展現(xiàn)了朝圣活動中的一組組群像,衍生出來的一些疑問也更溫和,更接近自我反省。從《密陽》到《神跡疑云》,這是東方到西方的距離,也是基督教剛奪取主動權(quán)和延續(xù)數(shù)百年興盛的差異。
由于話題本身的嚴肅性,《神跡疑云》一直呈現(xiàn)出冷峻的色調(diào)和緩慢的節(jié)奏。即便是人潮洶涌的室外場景,也絕少有喧嘩吵鬧的場景。人物說話的感覺都慢半拍,總要頓一頓才開嗓子。女主角和幾名配角也時常緊繃著臉,很難掛有笑容。但這些特點容易被人說是沉悶,事實上,《神跡疑云》的鏡頭感和畫面敘事才是重中…
中國古訓有“天下為公”
我把他改一下,加個標點符號:
上天為公?
這是電影的一個主題。就是說上天是否公平。
還有一個主題,中國一個古訓概況得最貼切不過:
"寵辱若驚"
情節(jié)就是病人和志愿者陷入了戀愛競爭(不一定是同一個對象哦,比如說她追求者比我多,或者她男朋友比我的好,也是競爭),那么奇跡的發(fā)生是神的恩澤,還是暫時性的好轉(zhuǎn),還是人間的關(guān)愛(比如那個中間志愿者),還是爭風吃醋激發(fā)的潛能呢?
以上主要是第一個主題。電影真正精彩的是第二個主題,奇跡發(fā)生后各種各樣的人的心理和主角在這種情景下的心理。她一下子變成明星,所有都成為可能,服侍她的志愿者悶悶不樂。病友們的心理不平衡等等等等。
最后一個鏡頭真是絕筆:看著她的競爭對象在臺上賣弄,她是即氣憤,又無奈,可是她又不能否認她的健康和活力。最后一分鐘主角表情的變化,更表明電影的主題不是宗教,而是人類作為群體動物的機制。
不去評論好與壞,美與丑,肚臍眼(妒忌,生氣,眼紅)是人類社會永恒的機制之一。
說是不關(guān)乎宗教,那是因為這是所有人的問題。在中國(近代…
盧爾德:神啊,你為何離棄我?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