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被意識形態(tài)驅(qū)使的白左劇集。歷史部分交代的雖然都是史實,卻刻意避開了整體背景、前因后果,著重刻畫了個體敘事,從講故事來說這是一個好故事,但好看不一定是對的,我們都知道戰(zhàn)爭微觀到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場悲劇,利用這點著重刻畫了一位善良的英國士兵,一位單純的阿拉伯侍者,一位美麗狡詐狠毒殘忍的女性伊爾貢…這就是要迷惑懶惰的觀眾代入反猶立場;現(xiàn)代部分,整部劇集就是從女主角的立場出發(fā)的,一個“愿世界和平”的圣母立場,日本稱白左為“和平白癡”也是很貼切了。這些“善良”的敘事和角度
來自過去的書信總是帶有一絲浪漫。故事、演員、配樂一切都很喜歡,男主好帥啊哇哈哈。我發(fā)現(xiàn)我會喜歡下巴比較寬的人hhh
也很喜歡鏡頭運動的方式,緊緊盯著一個人,能夠帶出這個角色/演員最好的一面,而里面每一個演員都成為了他所扮演的那個人。女主有一點慣常的圣母情結(jié),這種看起來最不可能出錯的想法,也可能正是引發(fā)戰(zhàn)爭原因。當(dāng)戰(zhàn)爭再也不是對和錯的區(qū)別,一切都會更加confused & personal, 這也不一定是對的。
按照時間順序,講講片中的歷史事件。
1
? British liberation of 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小艾琳一開始讀外公日記出現(xiàn)的恐怖事件。貝爾根·貝爾森是在今天德國北部下薩克森州的一個納粹集中營,位于貝爾根鎮(zhèn),故名。最初是戰(zhàn)俘營,1943年部分地區(qū)成為集中營。但我們看到猶太人死亡和瘦骨嶙峋,那都是真實的紀(jì)錄片。
? Operation Agatha, known in Israel as "Black Saturday":以色列稱之為“黑色星期六”的阿加莎行動。1946年6月29日,英國軍隊搜查了猶太機構(gòu),并沒收了大量文件
圣母真是種奇怪的生物,英劇《諾言》的女主角,又是這怪物中的佼佼者。
圣母的一大問題,就是認為別人也應(yīng)該當(dāng)圣母。她是一個以色列家庭的客人,卻邀請了一個阿拉伯人過來作客,對方十分惶惑:“這樣妥當(dāng)嗎?”圣母大言不慚地說:“主人不會介意的,他們讓我把這里當(dāng)做自己的家。。。。。?!?br> 事實證明,主人相當(dāng)介意,就算以前不介意,現(xiàn)在也會介意了——幾天前,他們的大兒子剛剛遭遇了阿拉伯人體炸彈。有多腦殘,才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想法?
后來,這圣母就游走在加沙地帶,堅決捍衛(wèi)阿拉伯人(也就是人彈家庭)的合法權(quán)利,惹出亂子,就由她作客的以色列家庭出來善后。她的理論是:老娘是圣母,是心中有大愛的人,你們就得聽我的,不聽,你就不是好人應(yīng)該被批判。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雖然傻但很善良的好姑娘?錯!圣母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只對不相干的人好。
爺爺癱瘓在床,母親請求她幫著照顧幾天,就遭到她的斷然拒絕。畢竟,照顧病人也太沒有成就感了,不夠刺激,不能滿足她的虛榮心——她雖然傻,在這一點上還是很明…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猶太人是個聰明勤奮又飽受磨難的民族,而阿拉伯人則相對野蠻極端??赐赀@片子,這個想法徹底對調(diào)了。
巴以沖突對于我來說不過是新聞聯(lián)播里女主播背景屏幕上持槍蒙面的人和不斷的人肉炸彈襲擊。至于兩個民族為什么要活一天打一天我搞不清楚??赐晁闶谴蟾庞悬c概念了。
總結(jié)為一句話就是:千錯萬錯,都是納粹的錯。
如果當(dāng)年納粹沒有迫害歐洲的猶太人,也就不會有大批的猶太難民被英軍解放出來而又無法安置,他們渴望家園,于是千年以前的迦南之地變成了猶太人心中的圣地,回歸本源的最終點。于是英軍運送了大批的歐洲避難的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最后卻一手造成了數(shù)十年的悲劇。
片子里的以色列人住著海景別墅,自帶泳池,而巴勒斯坦人卻住在山坡上石頭房子里,還要日日忍受猶太人的羞辱和攻擊。太久遠的歷史我不懂,只是看起來一切都很像鳩占鵲巢。就算千百年前這片土地曾經(jīng)是猶太人居住,但至少近百年來阿拉伯人在這里過著安靜平和的日子,直到1945年大批猶太難民上岸后,這個貪婪的種族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恼J為阿拉伯人侵占了他們的神圣家園,于是在美國…
第三集
1947年,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爭執(zhí)著走向圣墓教堂
2011年,英國女孩來到隔離墻
那古老的石臺階,還有那成排聳立的水泥板,帶出回憶~曾經(jīng)的耶路撒冷
劇中Omar也說了:
近期的新聞里太多巴以沖突,新聞里的戰(zhàn)爭畫面中,哈馬斯的火箭彈和以色列的攔截彈在空中炸裂,亂入的話,會以為電視屏幕上在放禮花!
剛剛看到的十年前這部劇,用近60年的跨度反思普通人視角里的歷史。
《諾言》Carry You Home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