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片子是在電影頻道,那陣子經(jīng)常放80年代的片子,出于好奇,換頻道的時候我選擇了停留,母親在一旁說,也好,看看比你年紀還大的電影也算是接受教育。笑。
郭凱敏還算熟悉的,畢竟《廬山戀》實在是名氣大不過,不過第一次看他的完整片子還要算這部《郵緣》。倒是陳燕華,之前沒有見過,想來也是當時走紅的女演員吧,整個片子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一個字:嗲,也許也算是上海特色了。
整個片子透著濃濃的80年代的氣息,服裝,音樂,幽默,還有集郵冊。這些于我本應陌生的東西卻讓我覺得熟悉和溫暖。大團圓的結局亦可算是時代特色,圓滿,向上,充滿著對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知要是讓現(xiàn)在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看這樣的片子會是什么感覺,大抵覺得很老土可笑吧,也難怪,出生在燈紅酒綠年代的他們以80后自居只是渴望要么頹廢要么“絢爛”的生活,活在80年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比他們父母稍長些的一輩)對于他們來說也許已經(jīng)與外星人無異。但,到底誰是外星人?
得空看看這些7,80年代的片子,我是很樂意的,喜歡溶在膠片里的歲月的氣息,光影交錯,年代流轉。
這是反映八十年代上海生活的一部輕喜劇。因電影《廬山戀》出名的郭凱敏扮演男主角,女主角則是當時上海人都認識的“燕子姐姐”一一著名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陳燕華。
本片中的男主大森憑借集郵,追到了美麗大方的女主。也許是想側面反映文革的負能量,這個大森幾乎是個文盲,連隔壁小學生的文化知識都比他強。通過集郵,他學到了一些常識,并且居然還在單位的知識競賽中獲得了優(yōu)勝。這場比賽的題目不僅簡單,而且恰好是大森剛剛從小學生那里學到的,不能不令人懷疑比賽的公正合理性。
說到集郵
郵緣:我曾經(jīng)集郵好幾天呢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