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觀音山》,看慣爆米花電影的觀眾終于坐不住了。對他們而言,這種電影完全不知道在講什么東西,臺詞欲言又止,受持攝影晃得頭暈惡心。出場后自然要罵罵咧咧,可罵起來毫無快感,火力不夠,全然不同于噴那些華語大導演和古裝大片。也是親眼看到微博上的觀后言論,我終于明白主創(chuàng)為什么要加入淺顯的汶川大地震了。如此簡單的對比參照,普通觀眾也無動于衷。畢竟國人就是如此擅長遺忘的一個群體,跟他們說殘缺與不足、生死和信仰,還不如擺放上一臺電視機。
電影本不該有商業(yè)文藝之分,《觀音山》也卻難逃文藝片的標簽烙印。好在三月影市低迷,濫竽充數(shù)的破片不少,電影逆流而上,居然有了一個不錯開頭。當然了,無論是主動進場還是沖動選擇,許多觀眾肯定是沖著范冰冰和張艾嘉入場,這宣傳策略,《觀音山》是作對了。
月初,臺灣影視大佬楊登魁重返電影圈,想起他對玉女紅星留下的如是評價:都是裝出來的。一說到這個,又會想到了《觀音山》里的范冰冰和張艾嘉。范冰冰頭頂“蛇蝎女”的稱號多年,坊間更是流傳有各種八卦,她也不做回應。觀眾越是恨她
中國沒有成型的藝術院線,所以拍藝術片如果不想成為純粹的藝術殉道者,就只能一方面苦大仇深地去國外電影節(jié)走紅毯,一方面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迎合內地電影觀眾,然后經(jīng)歷鮮花與爛番茄的冰火兩重天,《觀音山》也不能免俗。范冰冰藉此片在東京電影節(jié)封后,她在片中舌吻同性的情節(jié)也成為影片最大的炒作點,以至于看電影之前我還以為這一部女版的《藍宇》。這如同讓一個良家少婦要打扮成風塵女色誘觀眾一樣,我覺得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其實《觀音山》的戲核是在張艾嘉扮演的常月琴的身上,而對范冰冰角色的突出導致了影片在視角和著力點上的顧此失彼,這是挺遺憾的一件事。這也許不是創(chuàng)作者的錯,只能歸咎于在中國電影畸形的市場化浪潮的裹挾下,中國的藝術電影只能這樣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像雞毛一樣飛著。
《觀音山》是一部走心的電影,而且走得很沉重,這種沉重跟《唐山大地震》那樣的淚彈不一樣,它始終不給你宣泄情感的機會,自始至終,沉重得令人絕望。影片中的人物一直在失去,失去尊嚴,失去工作,失去親人
我在電影上映前看過《觀音山》,在電影上映后,又去電影院看了一遍。看第一遍的時候,《觀音山》留給了我足夠好的印象??吹诙闀r,走出電影院便覺得頭痛。頭痛并不是因為電影不好,而是因為那種電影中的情緒被我?guī)С隽穗娪霸褐?。李玉的《蘋果》對于我來說可能僅僅只是個獵奇故事,而到了《觀音山》這里,李玉開始能夠讓電影真的成為一個延續(xù)情緒的產(chǎn)物。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不斷地想起婁燁??傆X得《觀音山》某些方面很像是婁燁的電影。最喜歡《觀音山》的段落是范冰冰、肥龍和陳柏霖第一次坐在露天的火車車廂里那場戲,配樂精彩、攝影精湛并且剪輯讓人流連忘返。這個段落我看兩次都覺得不過癮,真想親身體驗一下坐在疾馳的火車露天車廂里的感覺?!队^音山》的片名起得很不錯,電影開場很酷。在期待李玉下一部電影的同時,覺得她在劇本故事,尤其是臺詞上可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队^音山》讓我覺得遺憾的也就是臺詞本身,張艾嘉在電影中的表現(xiàn)讓我欽佩。
2011年3月13日
“觀音山”朱顏終將辭鏡,蓮花永不凋零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