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上映過一部國產(chǎn)紀錄片《生活萬歲》,票房只有480萬。
豆瓣評分也不高,7.4分,只好于10%的紀錄片。
導(dǎo)演是程工和任長箴,他們都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導(dǎo)演。程工還是本片編劇,朱丹的《丹行線》也是他執(zhí)導(dǎo)的作品。
但《生活萬歲》的海報很有沖擊力,出資源了,讓人有想一窺真容的念頭。
看完了,覺得海報倒是劇透了影片風(fēng)格。
雖然它是記錄普通底層人群的苦澀無奈,但并不是粗糲的艱辛感,它的畫面是精致的、構(gòu)圖是講究的、音樂和煽情也是濃烈的。
可能正因為如此
長假結(jié)束,給大家預(yù)告一部即將上映的新片。
電影名字叫《生活萬歲》,這是在大象內(nèi)部審片過程中落淚頻率最高的一部電影。
電影的主創(chuàng)大有來歷,拍攝的對象籍籍無名。
而對于觀眾,或許在看過這部電影十年后,我們依然會記得其中的人物,并被其所溫暖。
《生活萬歲》的導(dǎo)演程工和任長箴。
在2017年年末,有一部名為《極地》的紀錄片在B站被刷爆。豆瓣評分高達9.4,被眾多媒體稱為「年度最佳紀錄片」、「是國產(chǎn)紀錄片最好的樣子」。
其導(dǎo)演正是程工。
程工
15個主角,時間在這90分鐘里面被拉長,看見了人生百態(tài)。生活是是平淡的,生活是苦悶的,最后生活才是甜的
這樣的主角在我們生活中只是一秒掠過的光景,所以前半個小時的時候有點走神,但是當?shù)钱旍o心坐在黑暗的電影院感受“苦悶”的時候,我覺得有點“飛”了。
看電影時候回想,設(shè)想,預(yù)想了這之中的一切一切,回想起了小時候被媽媽照顧,設(shè)想自己是盲人夫婦如何在艱難生活中互相依偎,預(yù)想自己老之后會了怎么被子女對待,每個人的是不同的苦,但體驗生活的美好卻是一樣的。
我覺得自己很分裂,有的時候很容易共情,有的時候也會理性的過頭。這可能是根據(jù)距離來決定的,一些我自己沒經(jīng)歷過,或者無法接觸、無法想象的事情上,我永遠是理性的,愿意抽絲剝繭,一絲一縷地分析。但是遇到一些我熟悉的或者見過、聽說過、感受過的事情,我往往會特別容易共情。
今天看了《生活萬歲》,我不懂電影的手法,或者拍攝的寓意,我也沒有深度挖掘,我只是在和這部片子一起回憶。這里面的所有故事都是我周圍人所經(jīng)歷的,看電影的時候,覺得我就是這臺機器,記錄,記憶,忘記,回憶。
我常常在想,看紀錄片究竟看什么?看鏡頭構(gòu)圖?看剪輯流暢度?看有沒有電影質(zhì)感?看人物故事?看感動你我的淚點?于我而言,都不是。我更愿意看到人物身上那不經(jīng)意流露的真情,我更愿意看到人物身上那閃閃發(fā)光的夢想,我更遠看到人物面對糟糕生活始終保持逆流而上的信念,而這些都透過人物言行的細節(jié)來漸次展現(xiàn)。
《生活萬歲》的主題“生活艱難,但生活有光”。說實話我并不喜歡片子被賦予這樣的主題,正能量的話我們聽得太多了,正能量的事情我們經(jīng)歷的特別少。人活在世間,體味人生百態(tài),感受世態(tài)炎涼
很好奇的是,被記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和體驗。
當被記錄者對鏡頭、對公眾沒有了戒備的時候,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觀影的時候,幾度淚流滿面,故事中的人面對生活的困境,不管是痛苦、無奈、還是迷茫,心里終究是閃著光的,而這光,并不能徹底結(jié)束這痛苦,就如里面一個人說的,輪回還在繼續(xù),你要努力?。ù笾率沁@樣說的吧)——這就是生活,生活萬歲!
近距離拍攝和長鏡頭,或者是嘎然而止的剪接是我最喜歡的,當我看銀幕的時候,更有親臨其中的感覺,現(xiàn)在回想
【生活萬歲】生活,就是這樣的唄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