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終將逝去的青春》這小說很多很多年前我看過,看完就忘了,就是寫校園愛情的。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不過我記得這個名字。覺得名字起的挺好。
現(xiàn)在由趙薇拍了這電影并且非常迅速的火了起來,就特別想看看。電影院還在上映,網上已有下載種子了。晚上看的哈欠連天,我非常敬業(yè),看到夜里12:30,看完,上廁所。就睡了。一點回味沒有。
感覺熬夜看這片子有點不值。
我覺得這小說搭配這電影,還挺搭調,小說很一般,電影很一般。有點抓狂的是,看完電影后,我竟然一點都想不起來我看過這個小說,看完了都沒有勾起哪怕一點的印象。不像紅樓夢之類,看了小說去看電視,知道電視哪個哪個地方不一樣。等等。
說說對這片子的一點點印象
愛情來得陡然,上一分鐘還在拳腳相加的抓狂,下一秒就是向電臺哭訴,愛上了誰誰誰。很突然很奇怪,這是不是傳說中的被虐傾向,她發(fā)現(xiàn)男豬腳什么好了,還是僅僅因為被拒絕了,惱羞成怒就愛上了?屌絲男請深思這個情節(jié)。
那被超市冤枉的假小子也很奇怪,就是一打醬油的,臉譜化的假小子,又加入溫情情節(jié),說毫不在意別人眼光的賣包子,既…
在《同謀》和《致青春》里面,我最終還是屈服于影片出神入化的營銷手段,選擇了后者。看完之后,我還是哭了。不是為了電影中的某一個場景,而是因為回憶和一種莫大的悲哀。
看完之后,我特別有感觸地說,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一部電影流淚,是因為一種叫共鳴的東西。比如鄭微和阮阮在宿舍聊天,比如大家一起逃課。追憶的,是逝去后不會回來的某種生活。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里,我們能夠去經歷的,能夠去分享的,只有這么一次,過了,就沒有了。所有的青春電影,打著情懷的名義,去回憶舊時光。不是因為過去多么美好,而是再也回不來的東西,都是珍貴的。
或許因為我太喜歡這本書,看到電影的時候,我難掩失望。亂七八糟的情節(jié)選取,故作文藝的臺詞拼湊,還有不倫不類的愛情解讀。
在小說里面,鄭微最終選擇了林靜。我一直記得她曾經說過的話:既非不愛,何須傷感。我一直是理解鄭微的愛情觀的,她曾經拼盡全力去愛過陳孝正,到最后時刻,她還是期望安穩(wěn)和天長地久。轟轟烈烈是愛情,相濡以沫白頭偕老亦何嘗不是。在兩種愛情的選擇中,鄭微做…
電影演到阮莞陪著那女生去墮胎的時候,坐在我旁邊,也是一人來看電影的姑娘,突然開始聳著肩膀低聲的抽泣。
于是我明白,這個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包含了太多我們回不去的和想要的青春。度過學生階段的我們從中覓得二十歲時肆無忌憚不計后果的愛,第一次牽手時的心跳緊張,初吻難以忘卻的味道,我們曾經遇到過的混蛋,我們當過的負心人。而初入大學的年輕人又在其中憧憬未來可能有的轟轟烈烈。
青春話題+對不少年輕人有吸引力的偶像派演員+十足的噱頭+充分的不能再充分的營銷,我相信這部電影的票房至少是400000000人民幣往上走的。它的主題帶給觀眾的感受讓它直接跨越了其真實的質量與內容。
但是并不能因為它表達了青春逝去的情懷,能引起回憶和憧憬,能騙很多小女生的眼淚,有一堆影人追捧,就說明它是一部好電影。電影里的很多情節(jié)并沒能改變原著里的不合理跳躍,而很多段落之間的銜接也根本談不上流暢,一些片段帶給你的突兀感甚至會讓你出戲去想“這是怎么一回事”。趙薇想要把原著里的所有元素都添加進去的心態(tài)又讓電影內容過多而分散…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高能預警片 致青春,致永遠的517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4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