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文
對于已經(jīng)習慣在家看盤或者看下載的我來說,其實去電影院里看電影是件苦惱的事情。因為,電影院里的觀眾似乎笑點都很低。本來一部電影演到了某個沉重的情節(jié)時,卻不時有人在腦后哈哈大笑,又或者一些標著“喜劇電影”實則是名副其實的“腦殘電影”,但是仍然有傻瓜在腦后在旁邊哈哈狂笑,有時真懷疑這些人是不是托。當然,這些是題外話,和《夜店》無關。
這里我只是想說,為什么有那么多中國喜劇電影,其實一點都不好笑,導演們,編輯們,我們中國觀眾的笑點有那么低嗎?
好了,進入正題。我嚴重認為,《夜店》創(chuàng)意都是偷來的。說好聽的,就是模仿來的,再說恭敬點,那就是像那些電影致敬的。
那《夜店》到底偷了哪些電影的創(chuàng)意呢?
《超市夜未眠》——2004年在12個國際電影節(jié)中獲得最佳短片獎
故事大綱:Ben Willis在當?shù)氐囊患页猩贤戆?。他對不太愛說話的女收銀員的美貌特別敏感,似乎在這個女孩的身上能夠找到解決Ben失眠的辦法。
《夜店》的故事大綱:李俊偉是超市的一名夜班營業(yè)員,外表沉默寡言的他偷偷喜歡同事唐曉蓮
看完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 這部片子的全部場景,竟然全部在這一個店里。
只要故事好,只要你會講……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一樣能拍出好片子,一樣有票房。
09年的電影,我能理解當時部分豆瓣高貴人士的低分評價,但是時隔13年來看這部電影,只是感嘆物是人非。片中兩位主角英年早逝,李小璐如今很難和pg1撇開干系,徐崢也已經(jīng)是大佬了。除了演員的巨大變化,頗感觸動的是故事場景,夜·店,一家24小時營業(yè)的便利店。在那個時候,我還上小學,在我那18線小城市的家鄉(xiāng),估計除了某些特殊行業(yè),好像沒有24小時營業(yè)的店,更是很少見到超過九點的城市夜景。后來來到成都讀書,也是慢慢才接觸全家這些,漸漸很喜歡那種感覺,再晚也有一盞燈亮著,有著各式各樣的東西
當時剛上映不久,就在電腦上看過了,貼的小成本精致喜劇標簽,也的確看出了很多很感驚喜的笑點,全片未離開超市這塊小場景,以為數(shù)不多的演員,而演繹出了三五分鐘就會出現(xiàn)的相當有味的段子,在那么多參差不齊的國產(chǎn)喜劇片里,印象挺深
青春的李小璐,楞楞的小弟,走龍?zhí)椎腄V男,電棒徐崢,頭套偽劫匪,不耐心的男女客,啰嗦的熱飲客,看中兩只蝴蝶的伯樂,不及提防的第二根電棒,一并落網(wǎng)的老板,全場5折卻促銷熱水,真劫匪的登場,警察的過場,隱蔽的手機信息,不見的冰塊珠寶盒,忽然閃出的倉庫黑影
夜店是前幾天和家人一起看的,總體而言是有笑點的而且還挺多。最欣賞的是這部片子的拍攝手法,敘述每個人的來歷都用了靜態(tài)的的圖像來表達,雖說是靜但看著很生動,就是到結局那有點讓人有看了很無厘頭的感覺
中國人民共和國六十年七月二十三日,就是楊慶君的《夜店》上映那一天夜晚,我獨在沃爾瑪門口徘徊,遇見了王君,前來問我道:“同學可是來看看過《夜店》的么?”我說,“是的”。她就正告訴我,“同學可為這部片子感觸良多吧?!?br> 這是我知道的,凡我對片子的反應都在情緒上走光的干凈了。大概是過于感性過于直言過于偏執(zhí)之故罷了。然而,在這個多倫重磅空襲的暑期《夜店》搶灘登陸了,這雖然不是控訴大片的霸道,但對于小成本制作來說,缺大抵是個好的開端。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看電影一直是個被動找樂兒的活兒。每年有幾百部片子拍出來,其信息或多或少的洋溢在我的周圍,然而,選什么片兒上映,什么片兒剪到什么程度決絕都是個未知。求證快感,必然是在影院打印出拍片兒列表之后。而此后幾個發(fā)行公司的角逐,和烏煙瘴氣的偏概念宣傳,加之預告片的透支高潮,尤使我出離興奮了。
真的喜劇,敢于直面生活的局促,敢于正視活著的尷尬的齷齪。這是怎樣的痛快和灑脫?然而拍攝常為經(jīng)費控制,以導演的名頭,演員的排位
2009,《夜·店》:當個案變成范例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5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