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自然,宗教,母性之美?;剡^頭來,我們也可以以同一種角度來觀察我們身邊的美好和感動。在母親和女兒之間,存在著一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錯位,母親從城市歸來,沒有改變本質,而女兒在山寨卻沾染了現(xiàn)代性的習氣。在這種錯位之間,發(fā)生了一種奇妙的融合。最終母女二人去了山洞,在山洞中,二者的感情得到了融合。
這部電影或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張力無時無刻不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但有一種神性的表達可以使我們消除這種張力。洞穴和影子的隱喻,已經告訴我們
有的電影適合大銀幕看,因為體驗視聽特效,而有的電影,適合小屏幕,因為我想“拉片兒”。
(前方高能預警,以下劇情純劇透(?Д?)?)
“媽,我不相信喃湘露死了,我想象不到,我也感覺不到悲傷。”
“我也感覺不到。”
喃湘露是喃杭學校里最好的朋友,他們一起逃課,一起犯事兒……可是有一天好朋友將要從你的世界永遠消失,你竟“毫無所動”。你不相信,也想象不到“死亡”究竟是一個什么概念,所以“并不難過”。而媽媽葉喃是因為看到寨子里的人在小孩“尸骨未寒”的時候,就開始打善款的主意
早就看到各種安利和推廣,并沒有很想看的感覺,但不知道為什么就成了2019年看的第一部電影。內容總之是留守兒童和家長之間面臨的困境。媽媽為了賺錢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由祖輩撫養(yǎng)孩子,祖輩只做到了養(yǎng)育,但沒有任何教育,使得孩子養(yǎng)成了各種不良習慣甚至出現(xiàn)了警察介入。最后媽媽還是決定要好好在家?guī)Ш⒆?,在一次共同信仰活動過程中,媽媽和孩子解開心結,最終和好。印象最深的其實是那個賣雞蛋的小女孩,她可能面臨的生活困境更多,不知道她是不是留守兒童,甚至可能沒有一個外出打工的媽媽
好電影!這是我近幾年唯一一部帶著思考看的電影,相比起喜劇片,它又不像是喜劇片,比喜劇片多了一絲有趣,而不是搞笑,那種笑容是由心底產生的,仿佛影片中的笑料是在我們的身邊隨時發(fā)生著,敘事風格與生活無比接近,拍攝手法讓人覺得很舒服,就像在翻閱一張張完美的照片,相比現(xiàn)在的大片,大作,大場面,這種小資情調的電影相反很容易讓人安靜下來,很滿意的一部電影!
首先要感謝“壹娛觀察”給出的觀影和主創(chuàng)交流機會,這部電影是18年目前最喜歡的一部作品。這部影片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別開生面但又潤物無聲: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留守兒童的世界,導演選擇了獨特的視角,但是卻并沒有過于追求不同,而是在影片的特色之外力求人人都能感知的共鳴,看似是一個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的世界,但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似乎在你我身上出現(xiàn)過。整部電影非常的舉重若輕,就像小女主人公在好友過世之后的那句:“我不覺得她已經死了,我甚至感覺不到悲傷”,不論是幽默還是悲傷
【米花之味】葉不勒主演,沒有人一定要走出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