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本想“畢其功于一役”,洋洋灑灑寫一篇完整的劇評。但《同窗會》,劇評很難寫“完整”,即便真的完整,文字很可能如教科書般刻板,仍是一樣的“殘缺”。不妨發(fā)散思維,想一點寫一點。
如果作為一個純粹的看客,我大可以冷漠的述說一個爛俗的故事:”一群中年男女,不堪忍受腐敗變味的家庭生活,以同學(xué)會作為契機,試圖追求新的愛戀,在感情和道德間反復(fù)徘徊掙扎?!半m然這樣說并沒有太大的過錯,但我卻并不滿意。
抽象和籠統(tǒng),往往推導(dǎo)出正確的結(jié)論。但這樣得出的結(jié)論,幾乎毫無實際意義。在《頭腦風(fēng)暴》中,羅杰斯vs郎咸平。主持人問羅杰斯的投資秘訣,這個聰明的老頭說:“首先要低價買入,然后高價賣出,最后不要投資自己不了解的領(lǐng)域”。在大學(xué)本科時,我聽過很多成功人士的演講,他們講的東西都是相似的,比如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yè),要創(chuàng)新,要注意團隊合作等等,這樣說永遠不會犯錯。但正如魯迅的觀點,這樣的無錯,其實是種大錯特錯。大眾缺少的不是常識,而是實踐常識的技術(shù)。
你可以隨意的鄙視或者同情《同窗會》中的男女,鄙視他們面對生活的無力,…
終于把《同窗會》看完,這個終于是忍不住想要再看一遍的意思。
曾經(jīng)的高中同學(xué),因為一場聚會重拾舊愛,但個個都已不是懵懂少年,有家有室,如何愛?
不管是丈夫失業(yè)、夫妻生活平淡、還是等待離婚、甚至是家庭暴力,中年人的人生仿佛被人暫停,內(nèi)心的每一次暗涌都匯流成波瀾不驚的大海。就像《鬼迷心竅》里唱的那樣:“曾經(jīng)真的以為人生就這樣了,平靜的心拒絕再有浪潮”,但是這浪潮說來就來,有誰能拒絕人生的十七歲?
愛的能力一旦重獲,誰都擋不住。家庭要不要?要。孩子要不要?要。但,不愛行不行?不行!內(nèi)心比誰都明白,這是錯,必須喊停。但重遇十七歲的愛情,撓得人心生不逢時君婚我亦婚??酥?、忍耐、回避、立誓,都不過是筑不牢的防洪壩,周圍有千萬個聲音喝止你,但怎么都聽見心中那個微弱的聲音,說愛吧,忘記自己吧,放縱一回吧……
可是,愛的天平另一端是道德。出軌、不忠、拋棄子女、見異思遷,每一項罪名都是對辛苦經(jīng)營人生的中年男女的否定和推倒。不過,道德的重量真大過愛?忠于自己必須讓位給遷就他人么?可以因為愛在一起,為什么不能因…
“同窗會”人氣!唱一首《鬼迷心竅》就當(dāng)出了軌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8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