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衣禮帽機關槍的三十年代,多么適合邁克爾曼!
撲克臉的冷血警察,多么適合面無表情的克里斯汀貝爾!
神經(jīng)兮兮、改變美國歷史的頭號通緝犯,多么適合陰郁的強尼戴普!
可是……
槍戰(zhàn)的音效仍然天下無雙,閉著眼聽就好像《盜火線》一樣屌,可惜不能睜眼,睜眼就完。
因為這電影用的不是膠片,是DV!
盡管是高清DV,但DV畢竟是DV,外景拍不出氣勢,內景更是曝光過度慘不忍睹。
不管導演給出的理由是什么,在我看,一部很棒的電影就這么被毀了。
怎么能用DV拍大片呢?到電影院看DV是種褻瀆,是種罪惡。
一句話形容我的觀影感受:
就好像去夜店叫小姐,來了兩個國色天香的男同志。
如果說十四年前的《盜火線》是一杯香甜可口的摩卡,這部《公眾之敵》就是杯苦澀的espresso,除去了2/3的牛奶與可可,只剩下邁克爾·曼醇厚舒緩的藍調風格。可惜沒有了德尼羅和帕西諾,那一層細膩的crema就不見了,貝爾和德普之間完全沒有反應。
又是一個英雄與美人的故事
2:40‘版的預告片好多了
Marion Cotillard ——這個大眼睛的美女,有她的部分都特別精彩
我發(fā)現(xiàn)了AN EDUCATION里的女孩,AVATAR的軍官~
其實我想特別說下,Billie 被刑訊的那段我非常喜歡,作為一個學法律的,當Purvis探員將她從椅子上抱起來的時候,我很震撼。
不不不
我只想說Depp真是很棒的,盡管我找不到什么特別的詞匯,那種似笑非笑的表情……這孩兒啥時候拿小金人?!
Hollywood最喜歡塑造英雄,正面的,或者反面, 而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為時代背景的人物,大多數(shù)都是反面的(因此Christian Bale連續(xù)在The Dark Knight和本片中做了兩次暗淡的配角。當片尾人們擁向尸體時,他在鎂光燈和照明焰火的煙塵里逆流而行的孤獨剪影,著實蒼涼)。這些人被當時正初露鋒芒的FBI冠以“Public Enemy”的名號。他們當中的翹楚包括了(括號內為電影上映年份): Bonnie and Clyde (1967), Pretty Boy Floyd (1960), Machine-Gun Kelly (1958), Ma Barker (Ma Barker's Killer Brood, 1960), Al Capone (1959), Baby Face Nelson (1957, 1995) and John Dillinger (Dillinger, 1945, 1973, 1991, Public Enemies, 2009)。
這些反派英雄大致可以被劃分為兩大陣營: 酒販子和強盜。這兩個職業(yè)可謂都是應運而生。美國從1920年開始長達14年之久的禁酒令,又從1929年開始經(jīng)濟大蕭條。有禁酒自然就有私自販酒,有經(jīng)濟蕭條就更有人跑出來半路打劫。你說這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好,是物極必反陰陽循環(huán)也好。這就好比天主教的神甫們,難免是要出幾個童孌癖者的。
公眾之敵:高水準!——"Where do you want to go?" —— "Anywhere I want"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