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看懂,還是推薦了。
看不出到底是要說什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要講什么。
有人說是政治,有人說是人性。
我對政治不感興趣,人性?沒看出來。
刻畫還行,不過最后那一刻的陽光有些牽強。我覺得,對主題的深化從電影一開始就能抓住的話會更好。怎么突然馬山就笑了呢?
影片以槍為中心標快速移動的鏡頭,劇烈搖晃的畫面,如濃墨般的色調(diào),帶著濃濃鄉(xiāng)味的普通話,這是觀影過程中,影片給觀眾最直接的溝通與體驗。而這樣的鏡頭語言,是為了適用導演講故事的方法。影片大部分時間,導演采取的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而是主人公視角,是受到限制的視角,而展示主人公馬山的思考和心理過程,用的手法則與意識流小說相似,根據(jù)馬三意識活動的邏輯、按照他意識的流程而隨意調(diào)度畫面,調(diào)度電影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不受一般的時空限制。這樣的安排,以致于觀眾必須每分每秒都全神貫注,否則會無法理解后續(xù)情節(jié)。不過,太留心每一個具體的情節(jié),在觀影的那個當下,會難以形成對影片的整體觀或容易忽視影片的前后呼應。
電影大致講述了小鎮(zhèn)里的一名警察馬山丟槍,尋槍,最后找到槍的故事。槍當然不只是槍,它是一種象征。
槍,象征父親的權威與權利。馬山是在準備好好教訓兒子一頓時,才發(fā)現(xiàn)槍丟了。馬山發(fā)現(xiàn)找不到槍的時候,不斷地翻找,而全然不顧妻子與孩子的喊聲,這時的他進入無盡的恐慌與焦躁中。之后
尋槍:魏小平作品,最后的我同老姜一起笑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