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哥的奶奶不慎扭了腰,他爸爸去呆了十五天左右。中秋節(jié)這天回來,我對他說:沒想到去了那么久。海哥說,他其實早就待不住了,但是也得表現一下啊,那是他媽啊。
談話戛然而止,我們兩個人都陷入了沉默。
有過許久,海哥說:你說我們有天會不會變成那樣?現在我們還用的上媽,她幫我們帶孩子,做飯,我們就每天都去……有天孩子大了,她做不動了,也不用看孩子了,是不是就去的少了,呆的時間短了?
會的,我們會變成那樣的。我說。可是,生命是輪回的,就算我們現在再怎么對寶寶子好,寶寶子再怎么依戀我們,有一天,她也會變成那樣。
電影中,紀子對最小的妹妹京子說:是呀,也許有天我也會變成那樣。
生活是不是很讓人失望?
是啊。
這就是人生。小津安二郎不愧是偉大的藝術家,因為,在這黑白的光影交匯的底片上,他寫滿了“人生”二字,這“人性的,太人性的”一切,總是能突破時間的包圍,千百年來,人好像都是一樣的。
對于沒有耐心,沒有人生閱歷的人而言,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簡直是無聊透頂。拿《東京物語》來說,從頭到尾都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
看標題,有誰記得前一句?
“樹欲靜而風不止?!?br>用哲學的觀點解釋: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用等量代換把此解釋應用在本文標題之上,試著分析標題所述意義。
即:
運動是絕對的(你成長,父母變老;生活中萬千因素讓你與父母都在發(fā)生改變)
靜止是相對的(在每一個共同成長的時刻,你們擁有一個穩(wěn)定的恒定點,并保持著這個恒定距離走這長長一生。)
所以靜止的理論意義在于,它告訴我們只要你漸漸懂事,意識到親人的重要意義,并愿意開始失去一些爭取一些,想用盡力氣對他們更好一些更體貼一些,你都能來得及。
而運動的現實意義卻在于,生活中的一切都會讓你心智發(fā)生改變,有時候某些改變潛移默化,連你自己都無法意識到自己變成什么模樣,還認為自己一心向善,我佛大大予你慈悲。
劇中人物何嘗有錯?倘若放下裝逼的姿態(tài)撇去批判,換位思考一下,你若是劇中人你會怎樣?
年邁的爺爺奶奶來你不大的家里居住,占用了你的房間,還多多少少打擾了你的學習。
鄉(xiāng)下來的父母住在你的家里,你不僅要照顧他們飲食起居,還要忙于自己的工作
比意大利的《天倫之旅》更直擊我心,可能這是亞洲文化中帶有的那種溫柔和欲說還休。兩位老人給了我無限的感動,原本我自以為的理性生活,現在看來只是還沒有嘗盡生活。紀子的隱忍、賢惠、溫柔,在我看來是有些愚的,可是我又對她非常非常心疼,心疼她何以溫柔至此。
除了京子的天真善良,其余兄弟姐妹們的個性全都很實在,我一點也不討厭他們,因為他們太真實了,是這個現實的社會里,壓榨成的一個個現實工具。如果大家能好好生活,如果房子能大一點,誰不想好好贍養(yǎng)父母呢?
最后再說回老夫婦
“這個世界便會突然轉向一場橄欖球賽?!?br>“走向更多的冒險,或者說是更多冒險的渴望。”
“可這也勝過躺在冰冷冷的墳墓里,無人親吻杜勞斯那孤獨的雙唇?!?br>“我的卷煙紙是如此悲哀?!?br>
《東京物語》里,奶奶帶小孫兒離家散步,低頭問,你長大后想做什么呢?又問,是不是想像爸爸那樣當一個醫(yī)生?老人家慢慢蹲下,望他跑遠,自言自語道,也許奶奶看不到那一天了呢……
《東京物語》看過新舊兩個版本,先看翻拍。兒女們在母親的葬禮后齊聚。父親拿出她生前珍藏的盒子,里面是收集多年的什物,一張照片,背后用蠅頭小字記下年月地點;一根發(fā)帶,一件玩具,一封信一片干枯了的葉子。忙碌至中年的人突然與自己的童年重逢,沖擊之大,無過于此。該哭的哭。哭后依然不妨礙趕晚班車回那繁重的城。是啊人各有要度的日子。
于是看53年的版便隱隱期待結尾,等待盒子被捧上打開,誰想卻沒有這一節(jié)。53年的版像一道言語的流水,漸次道出,娓娓而談,恍惚間一人去了,其余的留下。其余的以為自己留下。葬禮前的清晨,寡居的媳婦發(fā)現公公不見了出門尋找,見他獨自一人站著
原節(jié)子主演,小津安二郎作品《東京物語》觀后座談會紀要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