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的明白自己淌這個水有多深,深到足以把我淹死。
怎么辦,可我還是想說,即使無法潛水,只能游泳,不能游泳的話,撲騰幾下淹死我也心甘情愿了。
七武士,乍看題目似乎是宣揚了七名武士為農(nóng)民打退了土匪的英雄事跡,但是看過電影,才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這恰恰是一部有如浩浩湯湯的反思人性之萬端的佛家典籍,而非弘揚什么個人英雄主義的膚淺之作。
邏輯也好,情節(jié)也好,非常清晰,一如推倒一個多米諾骨牌,千千萬萬個多米諾骨牌就那么毫不猶豫的一個接一個倒下去,看得你簡直心醉神馳,目瞪口呆。
山賊將要來襲便是多米諾骨牌開門第一塊。
想象我們玩一個紙牌游戲,有武士、農(nóng)民、山賊,這三種,從百姓口中可以得知官府的缺位來自于人們對彼的徹底失望,同樣,這種失望乃至絕望的情緒成為農(nóng)民打響自衛(wèi)(非自治)反擊戰(zhàn)的濫觴。
武士,眾所周知在日本是個非常受尊崇的一群人,類似于貴族的存在,因其武藝高強收受朝廷俸祿,只可惜世風日下,越是特權越是容易滋長邪氣,所以雖說武藝高強,但談到武風就不那么咋地,但是這并不以為著好武士的存在
今天在資料館看了這部最新修復版的《七武士》,作為一位祖?zhèn)魅毡倦娪皭酆谜?,主觀的探討我對此片的真實感受。
從小我是看電影過來的,我姥爺是倒騰拷貝的,我舅舅是業(yè)余拍照片的,我爺爺單位老發(fā)電影票我爸就一場不落的看。我爸喜歡中國和日本電影,我媽喜歡朝鮮和蘇聯(lián)電影。他倆喜歡的電影,我都看過。在此基礎上,我喜歡日本電影。
依我說《七武士》就應該叫做《一個嬉皮的武士》,為什么這么說?
我看電影有個特點,不記演員。
七武士看著看著,給了這位花哨“武士”太多鏡頭去耍寶
三個半小時的七武士看完了,這部黑澤明執(zhí)導的經(jīng)典之作,溢美之詞不可謂不多??赐旰蟮母惺?,應該說是一部片子之所以經(jīng)典,除了演員的演技,畫面的構圖,故事的巧妙,最重要的應該是在于對于人性的刻畫。因為人性古往今來其實并沒有多少變化,所以當刻畫的能夠引起共鳴的時候,便可以作為經(jīng)典流傳下來。
三個半小時,前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敘述七武士召集的過程,起源是村子的農(nóng)民不堪忍受山賊的掠奪,想雇傭一些武士來對抗山賊,村民們能夠出得起的只有三餐白米飯,因此這七武士的聚集主要是因為內(nèi)心的仁義和渴望。中間的三分之一時間在描述武士們和村民們相處和部署防御的過程,導演將村民開始對武士的懷疑害怕、將信將疑、懦弱的配合刻畫的很真實。后三分之一山賊進攻,武士們帶領村民們抵御,其中有三個情節(jié)印象較為深刻:
1.村子的長老老爹固執(zhí)的不肯離開自己的老屋,兒子、兒媳抱著孫子去勸,山賊放火燒了房子,除了孫子被兒媳忍著刀傷送了出來,三個人都死在了貨場——堅守自己的信仰沒有錯,如果因為自己的堅持而傷害了所愛的人甚至是無關的人
我最先看的是《七武士》的劇本,當時就被劇本給征服了,因為光是劇本就已經(jīng)把十多個主要角色塑造得特征鮮明栩栩如生,于是就找來了碟看。我記得是在一個凌晨看的碟,把我看得那個嗨呀,從來沒看過這么拍法的古裝動作片呀!
為什么它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經(jīng)驗的影迷從畫面已經(jīng)可以看出端倪,就是大量的全景、遠景、中近景和特寫鏡頭的頻繁切換。對黑澤明有些了解的影迷也可能還會知道,本片開創(chuàng)了黑澤明式的“多機位攝影”手法。
我這里是要從技術上進一步闡明。讓人嗨的原因不僅僅是頻繁切換,頻繁切換固然比長鏡頭或者全景鏡頭這樣的單一手法要更有感覺,但是沒有相當?shù)墓α?,頻繁切換很有可能變得一片混亂,觀眾壓根就看不清誰在打誰。要說現(xiàn)在很多華語動作片就有這樣的毛病,看著場面很刺激,觀眾心里一頭霧水。更何況是在那個技術水平不高的時代,很多導演,即使是大導演,遇到這樣的場面一般也會選擇保守的單一手法。
為什么《七武士》在頻繁切換的同時觀眾看得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首先得益于“多機位攝影”,更重要的是
許多人一直認為《七武士》就是傳統(tǒng)日本武士電影的代表,我則深不以為然。
七武士受美國西部片影響很大,其中七個武士的分頭亮相和鮮明的個性特征,更接近于美國人的個性訴求,而不像含蓄內(nèi)斂的日本人。
七武士敘述節(jié)奏緊湊,有張有弛,充滿活力,娛樂元素很多,傳統(tǒng)日本武士電影,則節(jié)奏緩慢,陰郁,高潮一般醞釀到最后才突發(fā),不習慣的人覺得稍顯沉悶。和《七武士》相比較,《蜘蛛繅城》的敘述更接近日本傳統(tǒng)中能劇的節(jié)奏的情節(jié)要求。
七武士的伴奏基本全是西洋樂器,幾乎沒有日本絲竹。這極大改變了本片的風格,缺乏日本傳統(tǒng)音樂的電影無論如何也不會接近日本傳統(tǒng)的。
黑澤明拍攝本片的時候,骨子里西方戲劇理念在他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其實他的很多武士片更靠攏歐美文化,只不過借用了日本武士這個外套,《用心棒》借用《荒野大鏢客》,《亂》借用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黑澤明這個人,是個完全的“洋魂和才”。
你們把農(nóng)民當做是什么?
以為是菩薩嗎?
簡直笑話。
農(nóng)民最狡猾,要米不給米,要麥又說沒有。
其實他們什么都有,什么都有。
表面忠厚但最會撒謊,不管什么他們都會撒謊。
掀開地板看看,不是在底下就是在儲物室,一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
到山澗深谷去看看,有隱秘的稻田。
不管什么他們都會撒謊!
一打仗就去殺殘兵搶武器
聽著。
所謂農(nóng)民,最吝嗇,狡猾。
但是...是誰令他們變成這樣的?
七武士:極品!人性是殘酷的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