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對別人說,我其實很怪的。但是如若當別人說你好怪啊的時候,又會向別人解釋自己其實和其他人一樣,很普通。我們每個人都是個怪人,有著別人不能理解的部分。妄圖別人完全理解自己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每個人都是一個孤島”的說法,但我們又總在做著這樣的努力,想讓別人更了解自己一些。但遇到一個知己的機會只有萬分之一,找到真愛攜手到老的幸福機會也沒有我們想象的大。但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只要活著就多少抱著尋找真愛的念頭。真是奇怪的人類啊,尋找的總是那些不存在的東西。當然也有人說愛是存在的,只是愛會消逝,所以我們不斷尋找,不斷丟失,不斷尋找。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童話故事總是能觸動人心里最柔軟的部分。如若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這么一段關系,此生足以。怪人覺得自己并不怪,而那些正常人卻做著不可理解的怪事兒。這不是一個童話故事,不僅是因為他改編自真實故事,因為有淚有笑,有生有死,有太多人生的不如意不完美。這就是個故事,一個剛剛好的故事。沒有擺道理的姿態(tài),只是像怪人一樣,不過于干涉別人的生活態(tài)度,只是要表達下自己
看完影片已淚目。
“上帝賜予我們親人,感謝上帝,我們得以選擇朋友?!?br>瑪麗拯救了馬克思,馬克思拯救了瑪麗。兩個孤獨的人相遇,必定會創(chuàng)造出不一樣的結局。
我為他們的友情感動,同時也為我自己的。感謝我遇見的每一個人,這部電影教會我珍惜,原來友情至深竟是這種境地,它不亞于世間任何一種感情,得之我幸。
于是我想起,伯牙與鐘子期,從了解他們開始,我始終無解于伯牙決弦的行為。近來恰巧聽到一首歌《知我》,選出我最喜歡的評論:“小時候學得關于伯牙子期的故事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我現(xiàn)在看什么都覺得內(nèi)容很多,但想寫卻寫不出,水平止步于隨便寫寫
“年輕時我想變成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我沒有去統(tǒng)計他們相互寫了幾封信,每封信的層次是怎么遞進的,情節(jié)又是怎么被推動。但MAX決定原諒MARY,之前一直庸俗無趣的心理醫(yī)生卻一下生動崇高起來,點出了癡男癡女的癥結所在——接受自己,愛自己。舍此別無它途
可愛的人物形象背后,有蠻多沉重的東西,MARY的角度來看,家庭環(huán)境的惡劣,與同學的相處,暗戀,可以信任的親密關系(真正的朋友),面對自己;從MAX的角度看,他似乎是個沒辦法的困境者,但思維卻可以支撐交朋友這種困難到正常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他肥胖,神經(jīng)有問題,交流障礙,兒童期陰影,但他活下來了,而且遇到陌生不美麗非可愛小公主型小姑娘的來信時,超焦慮但還是充滿誠意的回信了。我能理解這需要多少勇氣。
勇氣,唯有熱情的抱有希望的人才會擁有的美好屬性?,F(xiàn)代通訊方式讓人們可以很容易的聯(lián)系到另一個人,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卻沒有隨著科技的進步更讓人滿意。如果人無法接受自己,那對朋友的需求不過是對安全感的需求
2009年,在電影界,動畫片頗為生猛,這一可以將一家老少一網(wǎng)打盡的形式引得各家電影公司紛紛亮出各自高招,而在2009年年末,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心中的最佳,就是這部《瑪麗與馬克思》,這部在我看來很成人的動畫,那份懷舊感,那份質(zhì)樸感,那份溫情感,那份孤獨感都迅猛的將我擊中,在這個寒冬感到一絲溫暖。
哪怕在無數(shù)關心我們精神世界的部門拼命掃黃的年代,一提“成人”,大家還是容易往“色”上想,而《瑪麗與馬克思》的“成人”在于它從氛圍到精神內(nèi)核都不是一部孩子能感受的影片,比如,讓如今越寫Email,遣詞造句能力越差的孩子們?nèi)绾卫斫馐謱懙泥]件帶來的那種感覺,那種構思時的絞盡腦汁;書寫時的謹小慎微;那種寄出后的忐忑不安;等待時日思夜盼。這是一部很不陽光的動畫,陰郁的氛圍,壓抑的人生,被粘土這種在如今的動畫技術下顯得有些粗陋的形式表現(xiàn)的那么動人?,旣惡⑼瘯r稚氣的聲音與她苦悶的童年形成令人心痛的對比,她有著少女常有的公主夢,有著對世界的好奇心,但是,在一個孤獨的家庭中,這些注定只是夢。是的,她有父親,也有母親
這是一個關于友誼的電影。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
瑪麗是澳大利亞一個八歲多的小女孩,父母健在,不過個性都比較奇葩,一個整天酗酒,一個常年呆在倉庫和死鳥(標本)玩?!,旣愑捎陂L相問題并沒有什么朋友。而這樣的父母也讓她對這個世界充滿困惑。對于她的問題,家人常常給出善意的謊言。比如說,小孩子是從哪里來的。她爺爺告訴她,小孩子是從啤酒杯里來的,爸爸喝完啤酒之后就看到孩子了。
有一天,她看到兩只狗在準備性交,她很羨慕,她說,真羨慕小狗可以有朋友一起玩疊羅漢??梢娝卸喙聠巍?/p>
《瑪麗和馬克思》制作精良!你就是你,沒什么不好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