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
作為一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拍的傳記片,
講述了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哈的漂泊生活,
整體按照時間軸平鋪直敘,
故事零碎且片段化,
多用側(cè)面刻畫缺乏正面的深入塑造,
導(dǎo)致情感上始終缺乏一個“核”的凝聚,
致使后面精神上的升華略顯刻意,
總體來說拍的只能算中規(guī)中矩。
【6分】
『音樂家』作為一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拍的傳記片,講述了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哈的漂泊生活,整體按照時間軸平鋪直敘,故事零碎且片段化,多用側(cè)面刻畫缺乏正面的深入塑造,導(dǎo)致情感上始終缺乏一個“核”的凝聚
個人認(rèn)為是一部值得二刷的電影,第一遍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震撼和感動,音樂的震撼,《阿曼蓋爾德》《黃河大合唱》激昂振奮人心,家國情懷的震撼,感受到戰(zhàn)爭年代人們的無可奈何,第二次更多的是感動,默默流淚,影片敘事形式,包含一些背景的交代,整體可能顯得略散一些,也是我認(rèn)為稍微不足的地方,很多鏡頭收得太快,就是情緒還沒轉(zhuǎn)過來就被切到下一個情境里,大概是由于敘事的完整性和影片長度的限制吧,但主題其實很鮮明,太多讓人記憶深刻的場景,相信看過的人都能記在心里了,有家而不能回
電影很寫實,冼星海跪在祖國邊疆時,深刻的體會了絕望,從前看到類似的劇情都會很氣,甚至憤怒,但慢慢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了,在他鄉(xiāng)流浪,心里思念故土的滋味很難受,由于是改編于現(xiàn)實,所以他最終沒能回國,但對中哈兩國的貢獻(xiàn)是歷史性的,整部影片帶著嚴(yán)肅的心態(tài)看完,讓人念念不忘。除此之外,帶給人驚喜的是異國的音樂家拜卡達(dá)莫夫帶來的幫助與其姐姐建立的深厚的感情。
不會寫影評,只會寫感性。
無意中看了西爾扎提導(dǎo)演(也稱謝導(dǎo))的《真愛》,一部真人真事的電影,很是喜歡??上г谶@個自我的時代,大家都不愿意主動去接受心靈洗禮,我們的淚水,很多都是被動的,這當(dāng)然也是人性所致。所以當(dāng)一部類似《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電影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惡搞時代,顯得有點“落伍”。即便它獲獎無數(shù),也沒有在中華圈炸開破浪。不過,這部電影的確記錄下了一個特殊時代,里面的故事將來幾乎不可能再現(xiàn)。
2月15號我看到了《音樂家》的片花
我一直以為,看劇場表演也好,看電影也好,看書也好,如果看罷之后久久不能忘懷,甚至難以釋懷,那么這就算得上是好作品?!兑魳芳摇肪褪沁@樣的一部作品,一部在傷心痛苦中給人無限希望和力量的作品,也是一部讓我觀影后花了足足一天多的時間才慢慢緩過來的電影。
我不是電影院的???,也總不看好他人的推薦。朋友們說,像我這樣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簡直好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那天下班前,我草草查了查手機(jī),發(fā)現(xiàn)晚上六點多有一場《音樂家》,便樓上樓下跑了幾次
#電光幻影# 《音樂家》,澎湃的唱響,激情的歡呼,而背后離別的苦澀和艱難的獨行,才是力量的基石。
作為2019年北影節(jié)的開幕電影,《音樂家》一片,講述了冼星海先生深入異國他鄉(xiāng),獨自艱苦而行,在獨特的歷史背景下,于哈薩克斯坦隱姓埋名,一邊生活一邊創(chuàng)作,等待重返祖國懷抱的那一天。這段經(jīng)歷的譜寫異常平實,沒有太多的渲染和唱念,更像是把生活里的本來樣子翻出來給不知真相的人去看。影片中的冼星海先生,在異國結(jié)識好友,遇見善良的哈薩克斯坦人民,溫柔待人,亦得到真摯的回報,給予的牽掛
“音樂家”精益的歷史片 拯救還是毀滅,是每個人的命題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