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finally had the chance to watch this beautiful movie after hearing so much about it. It didn't disappoint my expectation, funny, touching and sweet bitter.
餐桌上討論的部分我個人覺得是最接近哲學和宗教思考的地方。我很想聽他們繼續(xù)對峙下去,可是停止了?;蛟S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吧。
看電影我總是記不住人名。
外祖母去世那里有一句臺詞大概的意思是,她去世后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這里我差點哭出來,眼淚在眼睛里打轉,我有相同的經(jīng)歷。
媽媽和那個法國女人的二重奏真的太動聽,富有故事感,高音飄逸又有厚度,仿佛時間流逝在金色的長河里,玫瑰的花瓣染上歲月的顏色,在暖色調的黃昏中變成熠熠的金色,然后被風化成碎末,消失在微風中……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開始對青少年的性教育覺醒,也認為性教育迫在眉睫,可具體到自身,卻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談論性這個問題,總覺得難以啟齒,或者無從談起。從這一點上看,也可以看出父母自身還是存在一些性羞恥感,并且因為羞恥而產生一些焦慮。
弗洛伊德說,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關鍵不在于你怎么教育,而在于你自己的態(tài)度,假如你對性的態(tài)度是坦然的,那么孩子自然也會坦然去面對這個問題,其他的方法技巧等反而不是太重要,或者說是順水推舟的事情,反之則不然。
最近恰好看了一部電影
溫吞的電影慢悠悠地分成兩半在兩個相隔半個月的晚上看完了,電影結束了突然驚覺原來電影名字是my life so far,不得不說中文譯名實在是很不知所云。
問我喜歡古典的朋友,爵士到底是什么,我倆都說不清。但臉叔一本正經(jīng)的形容他是惡魔我是不信的
一部從十歲的孩子角度開始的電影帶著孩子氣的天真,把出軌、temptation of flesh 描繪的帶著些朦朧又幼稚,像一顆彩色糖紙。我是一個帶著臉盲的人以至于fraser一開始一直認不出是哪個,他們家孩子也太多了,沒辦法,房子太大。
我當然是因為Colin Firth來看的電影
剛看了my life so far. 固然片中主要是以小男孩的眼光講述他的家庭與故事,但我看到的是,在婚姻中看上其她女人并對自己老婆不在意的男人是可恥的。
但是傳統(tǒng)以來女人與男人在婚姻關系中,女人更多的是處于依附的角色。這種傳統(tǒng)樹立的思想讓女人自己把自己束縛住了,同時又由于女人天生的母愛讓女人更安心與溫順的守護家庭的孩子,相比于男人的獨立思考敢做敢為,女人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壓抑自己心中真的所想,維持著家庭。
這是多么的不公平, 對于女人來說,又是多么的無奈。除非女人太離經(jīng)叛道,或是這個男人真的很豁達(可惜很少出現(xiàn)),否則女人很容易就陷進了自古中外以來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認同中。這種角色認同的可怕之處是,由于取悅和依靠男人,或是女人身上對他人太多的牽拌,女人的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的缺失。
好難。
“英倫四月天”超級不滿意的海報和譯名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