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那時候大概還處于花瓶轉型時期,演技馬馬虎虎,激動悲傷都有點用力過猛——不像她后來,光是眼神就訴說千言萬語。不過那時候真年輕真好看,圓眼睛圓嘴唇,明艷似一朵花。
齊秦據(jù)說只參演過兩部電影,這是其中之一。那時候的齊秦俊秀的讓我有點意外——印象里年輕時的他就是《狼》那張專輯的封面:長發(fā),白襯衣黑皮褲,一身的不羈。
沒想到他短發(fā)的樣子,很有種家常的俊秀。
不過他演富家大學生實在是很不像。完全沒有學生氣,一看就是社會人士,在學校的圖書館里捧著本書簡直有違和感。等到離開了校園,開跑車和張曼玉談戀愛,單純的當一個富家子,才算是像模像樣了些。
不過要說到演技,那實在是……齊秦后來只唱歌不演戲很是明智。
吳家麗那時候也還是青澀期。演的雖然是坐臺小姐,卻是直愣愣的,完全沒有后來的風情。陳奕詩我很陌生,似乎從來沒看過她演的其他的戲。演的角色是最性情最可愛的,不過怎么那么胖那么黑,一照面叫我吃了一驚——那么不好看的坐臺小姐。演的似乎還是性感美女,不過我覺得她實在是黑胖了些。
余倩文的戲也只看過這一部
真的是太慘了這個電影,死的死走的走還有生不如死的,沒一個好結果,雖然講的是每個下海的都有她的故事,但也不至于所有人都這么慘吧,我看現(xiàn)在很多人下海都樂此不疲的,哪有電影說的那么凄慘啊,不知道為什么拍這個電影,純粹是來賣慘的而不是講故事。剛看的時候我以為齊秦只是一個同名的演員結果還真的是他啊,裂開。
妓女最早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管仲批準設立妓院開始,時至現(xiàn)在妓女有了更加時髦的稱呼“應召女郎”。這部拍攝于1988年的《應召女郎1988》講述了幾位從事應召的女性的故事,但是在她們光鮮艷麗的背后都有著一段辛酸的故事,包括有腎病的丈夫、禽獸的繼父、病危的母親、偷渡者等,過大的壓力生活讓她們誤入歧途,使得每個人的結局都顯得十分的慘淡,以至于她們都失去了回頭的機會。說到底這些都是社會大發(fā)展的負產品,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社會問題和人性問題,導演林德祿運用的這個電影題材很好,帶給觀眾的不單是對處于基層社會人物的同情,更多的還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妙齡女子,白衣款款,如花笑靨,玲瓏身段。五個應召女郎,每一個都真、善、美。
我突然有點喜歡應召女郎這個名詞,至少相對于別的稱呼,多了很多尊重。前段時間的《金陵十三釵》同樣是寫妓女,可是她們身上都籠罩著光環(huán)。這不是被誰誰誰賦予的,而是因為她們的心本來就發(fā)光。在《應召女郎1988》里,每一個女孩子都一身白衣。因為她們內心真的干干凈凈。
沒有哪個是心甘情愿選擇這種職業(yè),每一個出賣身體的人都是走投無路。電影里,張曼玉飾演的Jenny表面是玉女港星,實際上卻是國外高級應召女郎
好看!九十年代的溫情——《應召女郎1988》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