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給了我太多驚喜。
當看到少女千代子和畫家第一次相遇時他伸出手拉她起來的那個畫面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以前看過它的預告片?,F(xiàn)在已經(jīng)不記得它的名字,但是那個帶著傷感的美麗故事一直藏在心中的某個角落。當看到那個畫面時,這份記憶被叫醒了。
大概是因為充斥整部電影的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有關(guān)少女初戀的題材稍不注意就會帶著煽情的嫌疑。今敏巧妙地用別出心裁的敘述方式來處理題材。情節(jié)不停在現(xiàn)實和戲中交織,上演的是一場關(guān)于千代子的追尋之途。
少女時代的千代子和他相遇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戰(zhàn)爭時期,那是一個下雪天。匆匆逃避追捕的畫家不小心撞倒了千代子。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他來對她說除了“抱歉”之外更多的話。千代子眼看著他不那么敏捷地翻過柵欄,低頭看見雪地上的一滴血,下意識地對追來的警察指了錯誤的方向。
千代子和他有過約定,在月圓之夜的倉庫里勾手指,給明天留下期待。時間是那么的倉促,不給她更多地了解他的機會,以致后來要找他的千代子手中的線索少得可憐。本來明天是“有希望”的,誰能料想世事的始料不及
看過的今敏的作品里最有人味的一部
千代子在不同的角色里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劇作上:
"因為我喜歡追尋著那個人的自己"
"一直在追尋著一個虛無縹緲的影子"
這種觀點其實...不敢茍同
但是又是絕大多數(shù)癡情的人的寫照,讓我忍不住想要八卦一下今敏的生平。
大概他也有愛而不得的人吧。
沒有打滿分的原因大概也在這里。
盡管我覺得義無反顧去追尋一個喜歡的人是件浪漫且幸福的事情,但是好像大多數(shù)人容易沉迷在這種自我感動上。
我不喜歡。
我不想承認自己也是這樣哈哈哈哈。(笑:-D)
我不想這樣啦。
可以有三個理解。
第一個,千代子確定活了千年,她不會死。為了尋找愛人,做飛船來到地球,但每次都和愛人擦肩而過,又差之毫厘,終究還是無緣再見。她在地球活了幾千年,每次都錯過,最后一次回憶追尋愛人的往事時,千代子離世了,也打破了女巫的魔咒“長生千年,永不得所愛”。如果從魔幻的角度理解,千代子從外星來到地球,經(jīng)歷不同時代,那些時代放在一起像循環(huán)小數(shù)一樣,故事的開始與結(jié)束則是循環(huán)結(jié)。
如果不從魔幻的角度理解,千代子是被導演欺騙了。他把作為導演最好的才華都用在欺騙千代子上了
藝術(shù)存在的意義在于討論意識/意志在自然或者非自然狀態(tài)下的可能性。如果說文字是容器,音樂和色彩是介質(zhì),那么畫面則是渡船,幫助我們達到想象的彼岸。電影作為結(jié)合了這三種(或者更多)形式的藝術(shù),其自身豐滿的衍生足以常常讓人擺脫對于形式的拘泥感而直接自我認同于在被這形式所構(gòu)建的意志世界,默認設(shè)定,感其所感。于是就產(chǎn)生了電影和夢境的界限的討論。對于電影工作者仍然是兩難的抉擇:形式的束縛太強會使不能跟上的觀影者出戲,形式的束縛太弱觀眾又會脫離構(gòu)建的世界將劇情帶入自己的經(jīng)驗討論。兩種情況下都會削弱觀影者對影像表達的接受程度,使作者和受眾的互動無法完全完成。于是法國人從古希臘戲劇中找到靈感,認為只有完整的悲劇的力量才能發(fā)人深省; 而德國人從奧地利和瑞士鄰居那里學會了在戲劇進行中玩心理干預,使用離間效果, 即使是開放性戲劇也能讓觀影者無法深層代入。
千年女優(yōu)是這兩者的結(jié)合,又是這兩者的顛覆。從敘事的主線來講這是一個古典主義的完整悲劇,從兩人到千代子家,到主角死去,發(fā)生于一日之內(nèi),人物的關(guān)系層層剝見謎底
$《千年女優(yōu)》哪里讓我喜歡?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2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