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若以一副骨架作為禮物,這世上有兩種人是絕對會喜歡的:一種人是醫(yī)護人員,還有一種人則是畫手。骨骼是一種一旦理解便會愛上的事物,若抽離出人對死亡的本能恐懼,就會被其吸引。看到這個名字和宣傳圖的骷髏時我就猜到這樣的片子大概會有什么樣的人物,櫻子小姐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人。喜歡同一件事物的人總有相似之處,同樣理解骨骼之美的人一定也有互相欣賞的地方。哪怕只是個虛擬人物——所以櫻子小姐的性格,至少愛骨成癡的那部分,將自己不幸死去的貓親手做成骨骼標(biāo)本的那種感情,多多少少能理解一點。
雖然這么說,但一開始我是沒打算追的。感覺一眼望去就能猜到是什么情況,加上平時比較忙所以沒怎么關(guān)心??吹谝患臅r候也并不喜歡一些處理,像是存在感尤其明顯的攝影,還有變身卡一樣的“撒來解開謎題吧”。此外op的頭骨建??傔€是和真實人骨差些特征,讓人想起老早以前鬼屋里堆積的制作蹩腳的塑料骷髏頭,在櫻子小姐的裸體周圍打轉(zhuǎn)真是煞風(fēng)景…當(dāng)然最后還是看了。
這部作品雖說以推理為主,櫻子小姐的刻畫卻是重要的賣點
《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尸體》真的是一部超贊的番!雖然從名字看來有點恐怖的色彩,不過卻是一部推理動畫,跟《GOSICK》有點類似。
熱愛骨頭性格孤僻的女主角擁有著與常人相異的生死觀。最吸引我的其實并非是她的推理過程,而是在細(xì)微處體現(xiàn)出來的對生與死的探討。當(dāng)看到尸體的時候,男主角表現(xiàn)出來的是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應(yīng)有的反應(yīng)——厭惡、惡心、排斥,而櫻子卻認(rèn)為死亡是另一種形態(tài)的新生。尸體中的養(yǎng)分被微生物以及腐生動物利用,就好比死亡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被其它生命繼承了。這就好比鯨落,在海中死亡的鯨沉入海底,卻成為海底生物的樂園,鯨尸化作溫柔孤島,卻并不會感到孤單。
在這部作品中,有努力保護孩子而犧牲自己的母親,有似乎背負(fù)著死亡詛咒的男人,有獨自照顧罹患阿茨海默癥伴侶的老婦,還有將深愛的女子之骨陪伴身邊的教師。每個故事都并不長,卻塑造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充滿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作者:mjn
十月新番的《櫻子小姐》和《全部成為F》算是近期寫實系動畫里非常典型的代表了。寫實系動畫的話題在之前的第二期講解中提到過,但沒有展開講。這次就圍繞這兩部作品進行一下更深入的討論,當(dāng)中也會涉及到其他作品。
首先從特征上分析一下什么是寫實流的演出。直白一點說,寫實流就是模仿實寫影視作品的演出,關(guān)鍵在于營造真實的感覺,讓觀眾覺得這事就是發(fā)生在真實世界中。這種動畫最近越來越多,很大程度歸功于數(shù)碼攝影技術(shù)的進步,這個問題下面聊到寫實系動畫業(yè)界最強的京都動畫時再詳細(xì)講。
如果是電影拍攝肯定要講究鏡頭和機位,實寫流動畫也必須考慮類似的問題,比如考慮鏡頭本身位置的真實性、會不會進到墻里面、會不會出現(xiàn)很奇怪的機位等。像shaft演出那種正上方的機位,給人的直接印象就是不現(xiàn)實、特別假、特別動畫的感覺。
然后是鏡頭本身移動的真實性,鏡頭不會做一些pan,比如一般動畫里面在展示角色常用的刷的一下pan up。動畫的pan和電影術(shù)語中的pan,定義也不太一樣。動畫里面把畫的一部分移到另外一部分
[img=1:C]《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藏著尸體》,浪漫且切合主題的名字。[/img]
作者:大人的童話
“櫻花本雪白,因為吸取了血,才染成淡紅,櫻花樹下埋藏的尸體越多,花就開得越燦爛?!比毡久耖g流傳著這樣的傳說。
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藏著尸體,該作的名字大概來源于此。
館脅正太郎,本來是一個隨處可見的普通中學(xué)生,但對于死亡,比起避而遠之的同齡人,他顯得更加有抵抗力。這是他認(rèn)識櫻子小姐以后發(fā)生的改變。
作為骨骼標(biāo)本制作師的九條櫻子,是個對活生生的人類不感興趣,不喜歡與之打交道的人。然而,卻對生命消逝后留下的遺體相當(dāng)感興趣,對骨頭的熱愛可謂到了癡迷的程度。毫不猶豫地主動接近死亡的職業(yè)習(xí)慣,使得喜歡與櫻子小姐一起行動的正太郎也提高了對死亡的免疫力。
像柯南的身邊總會發(fā)生案件一樣,櫻子小姐所到之處總是能夠找到尸體。以這些尸體、遺骨上殘留的信息作為線索,與其主人的身份以及仍活著的人聯(lián)系起來,可以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骨骼拼圖,加上適度的推理和想象力,能夠拼湊出當(dāng)時的情景、甚至是真相。
真相就像是骨頭
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尸體:如野花般,鮮而不驚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2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