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的時候有很多問題,戴春這樣到底得了多少種???戴國平說這句話是合人設(shè)的嗎?愛真的是解決一切的靈藥嗎?然而問不出口,什么都問不出口。一切感官都被濃得幾乎具象的痛苦攝住了,“切膚之痛”,我這樣給朋友形容。
但是這部電影的問題在于,它所帶來的痛苦是沒有辦法隨著電影終結(jié)消解的。演員將沉重如山的痛苦拋給觀眾之后,編劇反而給主角們安排了一個異常輕盈夢幻的結(jié)局。在愛的濾鏡下世界透著溫柔的光,戀人們彼此治愈互相救贖
因為個人和周圍朋友的一些經(jīng)歷,對精神疾病有一些了解,所以在觀影過程中我的感性被很大程度地釋放了,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和一些思考:1.覺曉和她小姨的對話揭示了這類人群的精神困境——缺失的社會支持和個人難以解決的人生課題。她小姨的指責(zé)、貶低、辱罵對覺曉無疑雪上加霜,覺曉個人“滿世界找媽”又是對安全、歸屬和愛的求而不得。2.“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電影敘事手法,戴春幫覺曉找她的家那場戲,先是虛焦覺曉聚焦戴春,隱隱約約地讓觀眾看到覺曉笑——哭,然后細膩地表現(xiàn)戴春的情感變化過程:先是寵溺
溫柔殼:真是無語至極又火冒三丈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4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