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劇本結構有重大問題,這是編劇的問題,但導演和剪輯完全可以彌補,可惜導演就是編劇,他無法彌補,迷在自己幻想的劇情中,但觀眾并不買賬。
【2】男主、女主演員都太老了,不適合青春劇情,不能喚起觀眾美的感受。
【3】值得表揚的只有肥龍的表演。
【4】劇情冗長,毫無意義,前面一小時純粹折磨人,可以完全忽略或刪掉或從一小時之后開始看。但一小時之后廢墟里的賣慘又實在沒有影視美學的美感,真實考驗觀眾的視覺接受能力。
【5】我是安靜的看了前面十五分鐘,后面跳著看的。真的不知道導演要干啥
“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不可否認《在天堂等我》這部電影,從這個角度看來,是一部合格的悲劇電影。但,僅僅制造了一出悲劇,他就可以被稱作是一部有藝術價值的電影嗎?電影要表達的東西很明確,災難中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感情,但細思之下,卻經不起琢磨。
從故事架構來看,前半部分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純凈又美好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師生情,鄰里情。像電影鏡頭中漫天起舞的泡沫,折射著五顏六色的光明。但亦如泡沫,像夢幻泡影,顯得太不真實。我沒有經歷過《山楂樹之戀》那樣的年代
電影【在天堂等我】觀后
有幸看了著名導演王軍的最新作品【在天堂里等我】,單從題目上看,就足以感受到是一場生死絕戀。王軍沒有辜負這個題目,他用最真實,最貼切,最平凡,最感人的慢節(jié)奏來講述全部故事,將整個作品顯現(xiàn)的令人動容。
我看這部電影,就如同聽父兄用最平靜安詳?shù)恼Z調講述自己年少時的曾經。無論音樂制作還是鏡頭設計都采用了那種讓人覺得熟悉而不陌生,貼近生活,非常接地氣,一下子就引起了共鳴。
演員的表演更是打動人心,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年代里青純矜持的歐海戀
魯迅寫過一篇《記念劉和珍君》
導演王軍拍了一部電影《記念歐海戀君》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不會在乎,它會不會出現(xiàn)在語文課本上。
導演拍這部電影的時候,也不會在乎,它會在豆瓣打幾星。
還愿之作,還的是自己的心愿。
讀者觀眾,隨遇、隨心、隨便。
電影《在天堂等我》用一段樸素的愛情,悼念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永遠失去的名字。
1974年開始的愛情中,沒人說“我愛你”,只有“我等你”。
1976年永別的愛情中,回答“后悔不后悔?”,還是“我等你”。
地震之前的劇情
匠心精制!在天堂等我:記念,歐海戀,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6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