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片子的風格太大紅燈籠高高掛了,賈平凹和蘇童哪里應該是一個調(diào)調(diào)…或者他們應該是一個味道…
燈籠里頌蓮和三太太的死與瘋,幾乎可以單純歸于封建制度對女性的壓迫和剝削。五魁里更多了近代中國列強侵略軍閥割據(jù)時期老百姓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悲慘命運。日子太平就不會有土匪,沒有土匪少奶奶就不會被劫,少奶奶不被劫少爺就不會死,少爺不死老太太就不會強迫少奶奶守貞,不強迫少奶奶守貞就不會和五魁跑,不和五魁跑就不會被割斷腳筋,不被割斷腳筋五魁也不會當土匪殺柳太太…
也只是如果
下午看完了[五魁],直到電影結束我也沒聽到片花中那段史詩性的音樂,我去了。原聲跟整個電影很配,無調(diào)性得很美。我一直很不解,比如,這電影講述民國時候大西北往事,純純粹粹就是民族的東西,但是用現(xiàn)代技術一配就能出來很棒的效果,why。如果用民族樂器配一下效果可能就打折了,我猜,而且也不見得用西方技法配出來的東西都能很好的烘托畫面和劇情,敗筆大有可說,總之這片子很贊。94年的老片,賈平凹的原著黃建新導的。演員名氣不大,演法很學院派,但是整部片子感覺上很緊湊,一路下來酣暢淋漓。我挺討厭用大牌來演史詩劇,也討厭一部片子有不能理解的起伏跌宕,很做作。而片子在這兩點上處理的很不錯,加上牛逼的配樂,算得上經(jīng)典。我沒看過賈的原著,王八很喜歡賈的文字,我已經(jīng)給他推薦了。
“五魁”1993年,黃建新拍了部西部片,網(wǎng)友:太“張藝謀”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