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還小的時候看過大紅燈籠高高掛,除了鮮艷的藍紅色彩之外,根本不記得什么了。而現(xiàn)在再看,卻覺得能把一個除了女人還是女人的電影拍得這么厭女,也的確是張藝謀和蘇童的本事。
這也是我對最近幾乎所有宮斗劇清宮劇穿越劇的最大反感。的確,這些電視劇和電影無一例外都在突出表現(xiàn)幾個堅強,聰明,有能力,有手段的女人的斗爭,但是,這些女人斗爭的對象是其他女人,而這些女人斗爭的最終目標是獲得男人的認可。男人在這類片子里超越了女人之間的小打小鬧茶杯風(fēng)波,他們是有最終決定權(quán)的法官,同時也是從旁觀看這些女人斗爭取樂的觀眾。頌蓮,梅珊和卓云的斗爭,她們作為人的價值,完全體現(xiàn)在那些屋前掛起來的紅燈籠上。老爺上你,你就是個人;老爺不上你,你就是連狗都不如。男人認可一個女人,那么她才有價值。而女人本身的抗爭,對自我的實現(xiàn)也最終只能通過男人對她的承認才能獲得。
你也可以說,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啊。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就是要揭露問題啊。但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本質(zhì)在于“批判”,批判要高于現(xiàn)實。而大紅燈籠高高掛
燈籠,喜慶歡樂的象征,卻成了自取滅亡的誘餌;大紅,本是大吉大利的愿望,卻成了黑暗猙獰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溫馨的港灣,卻成了勾心斗角的糾結(jié)之地。所有的反差,塑造了一個深淵,一如片中“老爺”的中遠側(cè)影,難見其形。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好一個妻妾成群!道出了封建社會的骯臟;寫出了傳統(tǒng)禮節(jié)的可笑。僅片名就足以耐人尋味了。
民國年間,有座如城堡般的宅院——陳府。財主已有太太毓如、二姨太卓云、三姨太梅珊,又娶來四姨太頌蓮。19歲的頌蓮正上大學(xué)生,因父親去世,為繼母逼迫而輟學(xué)嫁入陳府為妾。陳府有自己的規(guī)矩,當陳老爺要到哪房姨太處過夜時,其房門首就會高掛起大紅燈籠,得恩寵的女人在陳家地位就高,連吃飯時也可隨意點幾個自己喜歡吃的菜;反之,倘若將陳老爺開罪,就會被“封燈”,用黑布套包上紅燈籠,以示不得臨幸打入冷宮。頌蓮年輕漂亮,入陳府即遭其他姨太嫉妒,甚至夢想成妾的丫鬟雁兒也對她充滿敵意。在幾個女人為掛紅燈籠的明爭暗斗中,頌蓮逐漸失寵,便佯作懷孕
陳佐千第一次見頌蓮是在西餐廳,頌蓮要求他訂了一個蛋糕,將隨身帶來的蠟燭插上,她是在十九歲那年就死了。電影中夏秋冬過去了卻不再有春天同一道理。
小說頌蓮在最后買酒慶生的那天曾暗示性的將腳纏上了飛浦,飛浦雖喜歡頌蓮卻客服不了對女人的畏懼,無動于衷,事實上在看到梅珊和高醫(yī)生調(diào)情后,她就幻想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時會不會露出她的腳。
頌蓮曾和飛浦同賞菊,故意說她不喜蟹爪,因為它開得太張揚,而且猜到飛浦會喜歡。飛浦因此撤下了蟹爪。
電影中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飛浦在吹簫,引來了頌蓮的注意。小說是閑聊時頌蓮提起,飛浦為她推薦了好友顧先生(情人),不時前來練蕭。
小說第一夜新婚梅珊并沒叫去老爺,頌蓮開苞第二日也沒晨起唱戲,她都會隨性而唱。
梅珊和高醫(yī)生并不是頌蓮酒醉后捅了一刀,而是卓云前去捉奸。梅珊曾因卓云給老爺舔身子得寵讓小孩去打二太太的女兒。
電影將小說中被迫跳井身亡的前代女人改為關(guān)關(guān)小黑屋上吊自盡。這一處極為精妙。
電影藝術(shù)感很強的點燈,錘腳,點菜都是發(fā)揮。
小說更著重渲染大宅子的鬼氣
如果說因為一部電影愛上一本書,那非它不可了。
哀怨,臣服,是這部電影的主調(diào)。不管曾經(jīng)的頌蓮是多么的聰明才智,多么的自立要強,到最后的最后,她發(fā)展自己還是渴望一份專一的愛,一份可以保全自己的權(quán)利。這不是因為頌蓮有多么愛老爺,而是她的生活在踏入陳家以后,就只有老爺了——甚至于她唯一的寄托——父親的遺物——笛子,都會被老爺懷疑而放火燒光,甚至于當頌蓮得知此事后驚恐而又憤怒的表情也不過是老爺眼中的大驚小怪……
頌蓮當然不愛老爺,三太梅姍也不愛,大太愛不起,二太可能愛著老爺
從《妻妾成群》到《大紅燈籠高高掛》:表現(xiàn)形式的分野與突破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