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沒有周星馳的《大話西游》就不是《大話西游》一樣,沒有林正英的僵尸片就算不上僵尸片。(僵尸叔叔除外)
這部電影豆瓣居然有7.9分,我真的懷疑是不是有水軍。好看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片名取為”僵尸“,可這分明是一部驚悚片。兩個女鬼,一只由東叔尸體煉化出來的僵尸,沒有桃木劍,沒有黃符,連可以用來壓制僵尸的糯米,居然都是用來做炒飯的。雖然陳友、樓南光、錢小豪、都是童年記憶中僵尸電影的代表,可是他們在本片中并沒有過多展現(xiàn)出僵尸電影的元素。與其叫“僵尸”,還不如叫“恐怖兇宅”。
看到最后有驚喜。
昨晚在微博上看到了這部劇的介紹,不為別的,單單是看到“陳友”、“鮑起靜”、“吳耀漢”,”惠英紅“和“導演—麥浚龍”這幾個名都忍不住點開了好心人分享的視頻地址。
正如好心人話,“分享盜版影片不道德“,但在這個體制下,不這樣做,我們永遠地也許就喪失了太多看到好電影的機會,或許見仁見智,有些時候,我們也還是要不道德一次。
幾個老戲骨紛紛加盟一部僵尸片,會是為了什么?為了給所謂富二代拍部爛戲?一定不會是這樣。而JUNO的歌也聽過幾首,林夕、wyman作詞給他,也不會僅僅為了MONEY這么簡單。這個人,我信真是有那么點才華的,這次,他做導演,還找來了清水崇(百度之后發(fā)覺此人是咒怨老竇,哇塞,失敬失敬)這個日本恐怖片大佬合作,又有”打八分“的言論撐,我想看一眼也無妨。
典型的老港鬼片開頭,屋村、污糟邋遢、落魄男人、灰暗的色調(diào),聽著熟悉的粵語,還誤以為是在看幾十年前的老片子。
不過僵尸片,以前都系看林正英,現(xiàn)在呢?
說到林正英,那個男豬腳我一路看一路覺得眼熟,卻怎么都想不起
林正英僵尸題材的電影曾經(jīng)是香港電影一個很受歡迎的系列,這部電影是致敬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港僵系列電影。熟悉的紅線糯米,銅錢符箓,但是就像片中的主角,隨著時代跟技術的發(fā)展,在各種電影題材的現(xiàn)在,香港的僵尸系列也逐漸失去了其競爭力。
《僵尸》雖說是致敬曾經(jīng)港僵片,但是風格也沒有繼續(xù)遵循以前那種恐怖中帶點歡樂的風格,可以說是比較沉重。無論是落魄的演員還是雙生惡鬼的故事,大概是導演對港僵片逐漸失去競爭力,被市場遺忘所產(chǎn)生的可惜之情吧,也是一代人對僵尸題材的懷念。
大家好。
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就知道沒什么人會看這篇,因為翻舊賬系列本來就是過期過時,沒熱度的內(nèi)容,只是希望有和我一樣愛補課看老電影的人能看到并因此欣賞這部電影。
半年前看到這個題材,看到預告片,我就一直念念不忘。終于找到了播放原片的資源,看完了,說不出話。心情復雜,主要是精彩的結尾讓你不得不重新在腦子里過一遍劇情,并陷入思考,我覺得能讓人思考的電影就算成功。
能把僵尸片拍的這么唯美也是沒誰了。以我從小看完各種咒怨、午夜兇鈴,吃著飯看電鋸驚魂的接受度來說,這部僵尸并不恐怖
僵尸又名七日重生,這部影片掛著致敬僵尸片的幌子,實則講述了一個關于因執(zhí)念而輪回的鬼故事。
筒子樓到底存不存在呢?它作為一個時而筒,時而又不筒的建筑,究竟有什么意義呢?其實筒者,內(nèi)口而外口是為回,這就是在暗喻輪回往復,沒有結局。那么沒有結局的本片,想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么呢?
從小到大看過無數(shù)僵尸片鬼片,細心點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大多有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僵尸或者鬼之所以出來鬧事,一定是因為有未了之愿或未竟之事,這些統(tǒng)統(tǒng)可以稱為執(zhí)念。影片中,男主錢小豪接受不了妻兒去世來到筒子樓尋死,阿九接受不了將死而養(yǎng)小鬼甚至煉僵尸,梅姨接受不了冬叔之死找阿九煉尸,小白媽媽明明害怕2442房因割舍不下曾經(jīng)的家每天都去偷看,看門大爺燕叔因為放不下小白母子遲遲不退休最后橫死,阿友一直將五行法器掛在墻壁上等著它轉(zhuǎn)動的那一天。他們都在告訴我們:無論是人是鬼還是僵尸,只要在這個世上,都有逃不掉放不下的執(zhí)念。
執(zhí)念因情而生,或許會因情而釋,一個執(zhí)念的消亡伴隨著另一個執(zhí)念的新生,此起彼伏,不停往復
樓南光領演,一念之間成僵尸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8642.html